正文 第95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21)(1 / 3)

這時,陳賡在指揮作戰中發現這裏的地勢平坦,敵人以村落集中兵力構築環形工事,以房屋為核心,地堡群為骨幹堅守。在陣地前沿縱深均組成交叉火力網,一旦前沿失守,則從兩翼實行火力逆襲,以求恢複其前沿陣地。因此,敵人防禦陣地工事構築與火力組織是堅固和嚴密的。而我們的部隊正處於由運動戰到陣地攻堅戰的轉換關頭,對敵人的混亂狀態估計過高,對其防禦能力估計不足,突擊時又準備不夠,因此,最初兩天傷亡大,收效小。他便決定改變戰術,采取近迫作業,挖掘交通溝接近敵人,作好周密的火力準備再發起進攻。到12月2日,敵人被壓縮在以雙堆集為中心的縱橫十裏的地區,糧食柴草極端缺乏,空中補給無法解決問題,其大部分戰鬥單位都已被我軍打得殘缺不全,黃維的33個團,已被殲16個。全兵團被殲及起義達3萬人,11個師中隻有十八軍的第十一師尚稱完整,能機動的突擊力量隻剩下七、八個團,這就使得我軍具備了發起總攻、全殲敵人的條件。12月4日起,殲滅黃維兵團的作戰進入最後階段:陣地攻擊。陳賡遵照毛澤東的指示:“不是依靠急襲,而是依靠充分的偵察和技術準備(迫近作業和步、炮協同等)去取得成功。”指揮部隊采取穩步的攻堅戰術。以構築縱深堅強的攻防陣地,攻占一村鞏固一村的戰法,逐個圍殲敵人。同時引導部隊認真地總結了澮河出擊作戰中的經驗教訓,克服輕敵急躁情緒,根據持久的陣地戰的特點,在戰壕裏反複進行思想動員,進行了充分的攻擊準備。

12月6日,陳賡命令十旅、十一旅和炮三團協同攻擊李圍子。陳賡來到李圍子正北方第十旅二十八團第三營的前沿陣地上,距離敵人隻有40米。主攻部隊的指戰員和陪同前來的周希漢旅長,都怕他在這裏暴露目標,擔心他的安全,勸他早一點離開戰壕。但他冷靜沉著,親切地同戰士們談話,鼓勵戰士們勇猛衝擊,還仔細地檢查了炸藥拋射筒。接著,又由徐其孝副旅長等陪同,轉到東麵第十一旅三十一團八連前沿陣地,敵人炮火猛烈,隨他前去的一位偵察參謀在戰壕裏中彈犧牲,陳賡仍然沉著地繼續檢查突擊隊的作戰準備。戰士看到冒著敵人炮火來到戰壕裏的司令員,深受鼓舞。

在連日的激烈戰鬥中,各部隊傷亡較大。為了更好地執行戰鬥任務,這次擔任攻擊的各旅部隊,在火線上及時進行了組織調整和對俘虜的“立俘立補”工作。由於我軍前幾次攻擊沈莊未能奏效,全軍上下都憋了一肚子氣,這次決心打個“威風仗”,一定要壓倒敵人的威勢、迅速、徹底、幹淨地全部把沈莊守敵殲滅。因此,參加戰鬥的各個部隊士氣高昂,於8日17時30分開始攻擊,激戰至19時,即將守敵八十五師直屬隊及二五二團、二五四團全部殲滅,生俘八十五師代師長潘琦以下1200多人。這一仗速戰速決,幹淨利落,我軍以微小的傷亡,獲得巨大的勝利,的確是一次壓倒敵人的“威風仗”,陳賡特令第4縱隊司令部予以表揚。

戰鬥結束後,二十二旅解放大隊剛把一批俘虜官兵集合起來,講解我軍的俘虜政策。這時有一個中年軍官走過來,恭恭敬敬地向指導員敬禮說:“報告指導員,我就是八十五師代師長潘琦!”接著又不自然地說:“我過去是十師二十八團團長,上師長的任一共才8天就解放了。”談到我軍威力巨大的“炸藥拋射筒”的時候,潘琦心有餘悸地說:“你們的重炮和炸藥炮太厲害了。加上你們巧妙地進攻坑道作業和突擊力的旺盛,使我們找不出絲毫對付的辦法來。這幾天來,我們已經有三個團長被打死,十師師長張用斌和五十八師副師長吳過遠負了重傷。你們炮火的猛烈和準確,真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真幸運,原以為一定會死在炮彈下,想不到居然活著過來了。”陳賡司令部一位工兵出身的作戰處長,審訊另一名被俘的十四軍高級軍官時,對方更加直截了當地供認:“貴軍送來的炸藥包重達幾十公斤,一爆炸連地形都變了。鑽在核心工事裏的人都被震昏了,完全喪失了抵抗力。等到人們恢複了正常神態,貴軍早已衝到眼前,隻能束手被俘!”

稍後號稱蔣軍嫡係“五大主力”之一的敵十八軍副參謀長姚紀昭,在被陳賡部隊俘虜後,身上披著一條棉被,被押到我軍指揮所裏時,張口就說:“據我看,貴軍的戰術已經達到了現代技術的最高峰。使我們最頭痛的,最沒辦法的,是集中的毀滅性的炮火和不可捉摸的壕塹戰術。十八軍的火力,在我們部隊裏算是最強的了,憑著這一點,它才成為最受寵愛的部隊。但在貴軍的火力攻擊下,我們卻連頭也抬不起來。炮火一開始,就連續轟擊一兩點鍾,我們的人被轟昏了,工事轟塌了,武器轟壞了,等到剛剛清醒過來,貴軍的攻擊部隊已經來到了麵前。這次作戰,我們自己覺得在各地方的工事築得都不壞,可是如今沒有哪裏不是被炮火轟平了的。貴軍的壕塹戰術更厲害,頭一天白天還是一兩千米的開闊地,加上我們的火力,估計無論如何也過不來。但過了一夜再一看,交通壕的網已把我們圍在中間了,相距隻有幾十米,我們還有什麼辦法?本來,我們也提出以交通壕對交通壕的辦法,可是執行不了。我們的官兵都還沒那樣勇敢的士氣。所以隻好眼看著一塊一塊被吃掉。十二兵團就這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