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黃巾起義(1 / 2)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且說這十餘年,天下漸成亂像,建寧四年六月朔,黑氣高達十餘丈,飛入溫雄殿中。秋七月,有虹現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漢靈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焉是如此。議郎蔡邕(就是那個蔡琰蔡昭姬的老爹)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太監之學名)幹政之所致,言詞頗切直。漢靈帝覽過其奏章連連歎息,因此起身更衣。不想曹節在後竊視,悉數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於罪,放歸田裏。後有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四起,天下大亂。

話說,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偶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常持九節杖,在民間傳統醫術的基礎上,加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並以此為掩護,廣泛宣傳《太平要術》中關於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觀點,深得窮苦大眾的擁護。張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麵八方去宣傳教義。發展徒眾,“以善道教化天下”。十餘年間,太平道勢力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徒眾達數十萬人。主要是窮苦農民。張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張角將教徒劃分為三十六方(教區組織),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渠帥負責。在此基礎上,張角又按《太平要術》中“順五行”的思維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選定於甲子年甲子日、即靈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舉行大起義,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張角遣其黨馬元義,暗齎金帛,結交宦官封諝,以為內應。張角與二個弟弟商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麵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麵使弟子唐周,馳書報與宦官封諝。不想,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漢靈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將其斬殺;然後將封諝等一幹人等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張角言於眾曰:“今大漢氣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稟漢靈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禦,討賊立功。一麵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雋,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黃巾之亂爆發之後,張角麾下一位渠帥,名叫張曼成,領黃巾軍10萬進犯南陽,一路上大軍都是勢如破竹之勢,接連攻下幾個縣。黃巾軍一路之上也是大肆擴軍,待得來到杜衍縣城下時已有二十萬。黃巾軍之所以對南陽郡大動幹戈,不僅是因為南陽地理位置好,還是因為南陽郡境內有一座大型官倉,裏麵囤處了大量的兵甲及糧食。黃巾軍就是衝著這座官倉而來的。

隨著一些縣城的淪落,百姓驚聞官軍戰敗,於是附近幾個縣的十數萬百姓攜家帶口倉惶西逃。在縣衙至宛城的官道上擠滿了逃難的人群,場麵顯得混亂異常。時常有人摔倒在地,然後被緊隨其後的人群踐踏而死。到處都是孩童的哭叫聲,整個場麵顯得淒涼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