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聽後,感到“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句話,罵得還不夠分量,就走到後台去找“嬋娟”商量。“你看,在‘沒有骨氣的’後麵加上‘無恥的’三個字,是不是分量會重些?”
這時,正在一旁化妝垂釣者的演員張逸生,靈機一動,插了話:
“不如把‘你是’改為‘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多夠味,多麼有力!”
郭老拍手叫絕,連稱:“好!好!”這一字之改,不僅使原來的陳述句變為堅決的判斷句,而且使語言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語氣也更加有力,嬋娟的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一個人隻要駕馭了語氣,就能夠出口成章。這種當今社會最值得推崇的口才能力就顯現了駕馭語氣的功力。要達到駕馭語氣的基本要求,以下三點建議可供參考。
(1)掌握語氣的特點
語氣包含思想感情、聲音形式兩方麵內容,而思想感情、聲音形式又都是以語句為基本單位的。因此,語氣的概念又表述為具體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語句的聲音形式。語音作為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氣表達所必須依據的支持物。語言有表意、表情、表誌的作用,語氣相應也分為這三種:
①表意語氣
表意語氣指的是向對方傳遞某種信息。如陳述、疑問、祈求、命令、感歎、催促、建議、商量、呼應等。這種語氣詞或獨立成小句,或用於小句末,或用於整個句子末尾。指明事實,提請對方注意,用“啊、呢、咯、嗯”等;催促、請求用“啊、吧”;質問、責備用“嗎”,如與副詞“難道”搭配,語氣更為強烈;說理一般用“嘛”和“唄”;招呼、應呼用“喂”;揣測用“吧”。
②表情語氣
表情語氣是談話中表現的感情。如讚歎、驚訝、不滿、興奮、輕鬆、諷刺、嗬斥、警告等。讚歎用“嗬、嘖”,句中常有“多”字搭配;驚訝用歎詞“啊、哎、喲、咦”;歎息用“唉”;製止、警告用“噓、啊”;醒悟用“哦”;鄙視用“呸”,等等。
③表誌語氣
表誌語氣,就是對自己的說話內容表示某種態度。如肯定、不肯定、否定、強調、委婉、和緩等。肯定用“得了(是)……的”;緩和用“啊、吧”,語氣顯得平淡,不生硬;誇張用“呢、著呢”。
(2)改變不良的習慣語勢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橋梁。正因為有了語言,才豐富了人的社會化的內容,擴大了社會化的範圍,加速了社會化的進程。但是,應該看到,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由於受社會、家庭和個人的某種語言習慣的影響,形成了每個人的獨特的習慣語勢,因此要盡早克服那些不符合語氣要求的習慣語勢。
有的人講話聲音變化很大,總是一開口聲音很高、很強,到後來越說越低、越弱,句尾的幾個字幾乎聽不到。這種頭重腳輕的語勢使語意念混,容易造成聽話人的疲勞感。有的人講話,總是帶有一種“官腔”,任意拖長音,聲音下滑,造成某種命令、指示的意味。有的人講話,則喜歡在句尾幾個字上用力,使末一個字短促,語力足,給人以強烈感、武斷感,容易讓人不舒服。
把握語氣主要是做到句首的起點要參差不一,句腹的流動要起伏不定,句尾的落點要錯落有致,這樣就能使語氣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正確地運用語勢,就會對每句話的表達從語意上給以具體把握。這種把握是駕馭語氣的基本內容。
(3)根據不同場合調整語氣
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有聲語言的表達,必須考慮場合、對象、時機等因素,要根據不同場合、不同時機、不同環境和不同對象的語言交流特點,靈活恰當地運用語氣的多種形式,做到適時而發。
①因地而異
把握語氣要注意說話的場合,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來說,場麵越大,越要注意適當提高聲音,放慢語流速度,把握語勢上揚的幅度,以突出重點。相反,場麵越小,越要注意適當降低聲音,適當緊湊詞語密度,並把握語勢的下降趨向,追求自然。場合不同,應運用不同的語氣。在談話的場合和演講的場合、論辯的場合和對話的場合、嚴肅的場合和輕鬆的場合、安靜的場合和嘈雜的場合等,都要根據情況使用不同的語氣。
②因時而異
同樣一句話,在不同時候說,效果往往大相徑庭。抓住時機,恰到好處,運用適當的語氣,才會產生正確有效的效果。
③因人而異
駕馭語氣最重要的一條是語氣因人而異。語氣能夠影響聽話者的情緒和精神狀態。語氣適應於聽話者,才能同向引發,如,是喜悅的會引發出對方的喜悅之情,是憤怒的會引發出對方的憤怒之意;語氣不適應於聽話者,則會異向引發,如生硬的語氣會引發出對方的不悅之感,埋怨的語氣會引發出對方的滿腹牢騷等等。
判斷說話語氣的依據是一個人內心的潛意識。語氣是有聲語言的最重要的表達技巧。掌握了豐富、貼切的語氣,才能使我們的思想感情處於運動狀態,不時對通話人產生正效應,從而贏得交際的成功。
7.妙用語調,抑揚頓挫地感染聽者
語調,就是說話的腔調。從嚴格定義上說,語調應表述為:整句話和整句話中某個語言片斷在語音上的抑揚頓挫,包括全句或句中某一片斷的聲音的高低變化,說話的快慢(即音的長短和停頓)以及輕重等。在口語交際中,語調往往比語義能傳遞更多的信息,能對聽眾的心理產生極其微妙的特殊作用,因此更為重要。在波蘭有位明星,人們都稱她為摩契斯卡夫人。一次她到美國演出時,有位觀眾請求她用波蘭語講台詞。於是她站起來,開始用流暢的波蘭語念出台詞。觀眾們雖然不了解她台詞中的意義,卻覺得聽起來令人非常愉快。
摩契斯卡夫人接著往下念後,語調漸漸轉為低沉,最後在慷慨激昂、悲愴萬分時戛然而止。台下的觀眾鴉雀無聲,同她一起沉浸在悲傷之中。而這時,台下傳來一個男人的笑聲,他就是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波蘭的摩契斯卡伯爵,因為他的夫人剛剛用波蘭語背誦的是九九乘法表!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語調的不同竟然有如此不可思議的魅力。即使不明白其意義,也可以使人感動,甚至可以完全控製對方的情緒。因此,你的聲音是很重要的!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請開口說話,我才能看清你。“正因為他了解,人的聲音是個性的表達,聲音來自人體內在,是一種內在的剖白,因此,你的聲音中可能會透露出畏懼、猶豫和缺乏自信,也可以透露出喜悅、果斷和熱情。
我們說話的聲音,也必須和音樂一樣,能夠滲進人們心中,才能達到說服別人的目的。因此,在表示有疑問的時候,你可以稍微提高句尾的聲音;要強調的時候,聲音的起伏可以更大些;要表現強烈的感情時,可以把調子降低或逐漸提高。
總之,絕對不要使你的語氣單調,因為音階的變化會加強你的說服力。你的熱情會在音階的變化中展現,並且能夠感染聽者,從而產生說服的力量。
如果你在說話時,隻是抓住了字詞的表麵意義,那麼你隻是用“借來的字詞”在傳達而已,你並不是個很高明的說話者。你應該把這些字詞的意義充分地表達出來,並且加上你對它們的愛,那麼你的表達才是完整的,你的感情才能充分地表露出來。
那麼,怎樣才能使語調生動有趣感染聽眾呢?
(1)掌握有特色的各種句調
一句話富有表現力,因為它聲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聲音的高低是由聲帶的鬆緊決定的,聲帶拉緊,聲音就變高;聲帶放鬆,聲音就變低。我們說話可以自由地控製聲帶的鬆緊,使之發出不同的高低音。一句話聲音的高低變化叫做句調。句調是語調中主要的內容。句調可分升調、降調、曲調、平調四種。升、降、曲、平四調,各具特色。隻有掌握句調的特點,才能靈活表達出各種句調。①升調
這種句調前低後高,整個句子的後半句明顯升高,句末音節高亢,一般用於提出問題、等待回答、感情激動、情緒亢奮、句中頓歇、意猶未盡、發號施令、宣傳鼓動、驚異呼喚、出乎意外等場合。
②降調
這種句調先高後低,但聲音不是明顯下降,隻是逐漸降低,句末音節短而低。在口頭交際中,降調的使用最為常見,它多用於情緒平穩的陳述句、感情強烈的感歎句、表達願望的祈使句。
③曲調
這種句調由高轉低,自低升高,或由低轉高,再降低。曲調能表達出複雜的情緒或隱晦的感情,所以常用於語義雙關、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諷刺嘲笑、意外驚奇、有意誇張等處。
④平調
這種句調變化不大,平穩、舒緩,多用於表達分量轉重的文句,如莊重嚴肅、冷淡漠然、思索回憶、躊躇不決等。
(2)語調抑揚頓挫
說出的話中含有語調才能顯得抑揚頓挫。抑揚頓挫構成語言自然和諧的音樂美,能細致表達思想感情和語氣,使語言更富有吸引力。一般來說,語調越多樣化,越生動活潑,其吸引力就越大。
分寸感是語調正確的首要條件。每句話都可以用不同的語調來說,但不同的語調給對方的信息刺激也是不同的。同樣一句話,由於語調不一,就可能給人不同的理解,文明語言可能揭示不尊敬對方的信息;相反,有些不禮貌的語言在非常親近的人當中,卻給人揭示一種親密無間的信息,關鍵在於語調分寸感的使用。
恰當地運用不同的語調,是衡量一個人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標誌。
(3)控製說話的輕重快慢
人們說話都有輕重快慢之分。一般來說,重要的詞語或需要強調的內容說得重些,句子中的輔助成分或平淡的內容說得輕些。說話輕重適宜,能使語意分明,聲音色彩豐富,語氣主動活潑,語言信息中心突出,從而引起聽者的注意,引導聽者的思路,易於被人理解和接受。說話的輕與重,是相對而言的。太輕,容易使聽者減少興趣;太重,也容易給聽者突兀的感覺。應根據說話的內容,該輕則輕,該重則重,使人感到音節錯落有致,舒服暢快。
語速應根據交際場合和個人表情達意的需要而選擇。運用恰當的語速說話,是控製語調的主要技巧。在需要快說時,語速流暢,不急促,使人聽得明白;在需要慢說時,不能拖遝,要聲聲入耳。語速徐疾,快慢有節,才能使言語富於節奏感。聽者處在良好的傾聽環境裏,才能不疲勞,並且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培養表達心聲的語調
語調對於有聲語言表達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語調不僅能成功地表達一個人的心理和性格,還可以表達說話者微妙的感情。
不同的語調,將導致對方不同的感覺效果。一句話起什麼作用,產生什麼效果,給聽者什麼感受,取決於說話者的語氣和語調。語調關係到口才的成功和失敗,所以要交際成功,必須練習那種真實、準確、富有生命力的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