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自己的一個秘密基地,把口袋放在兩根杆子之間,練習揀包的動作,反複訓練了幾百次。屆時,他們的飛機將從基地起飛,按照極其精確的時間表,跟隨東方快車。
勒魯瓦對行動全過程的每一秒鍾都進行了研究。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們還在幾種車廂的隔板牆上連續進行鑽孔試驗。
他們的小鑽孔機用起來得心應手,打開一節臥鋪車廂內各個房間的板門也沒什麼奧秘可言。現在剩下的隻有一個問題:需要配製一種相當厲害的麻醉劑,用以解除蘇聯人的反射功能和運動中樞的機能,讓他們立即陷入持久的酣睡之中。不僅如此,他們需要的麻醉劑還必須具有極強的揮發性,噴射後能立即擴散消失,當他們的特工人員進入蘇聯人房間時自己不致受它影響。
天才的化驗室主任泰斯老頭,用一隻可憐的貓作試驗,在它身上反複試驗,終於為勒魯瓦試製出一種理想的麻醉劑。藥劑真是“太好了”,勒魯瓦自己很快就體驗到了這一點。
南上征途,大家十分樂觀。因為是首次行動,勒魯瓦沒要飛機跟隨他們。他僅僅組織了一個車上行動小組。他親自在蘇聯人隔壁的房間裏安頓下來,同時還破例地帶著一位貴客,這就是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的精神病權威莫拉裏博士。
東方快車帶著隆隆巨響駛進了預定采取行動的隧道。勒魯瓦鑽透隔板,然後接過助手遞過來的注射器,開始噴射麻醉劑。他們等了一小會兒,為的是讓藥性發揮作用並揮發掉。當然,他手下“管子工”的頭兒、精力充沛的阿邁爾也參加了這次“遠征”。
結果一切都與勒魯瓦設計的一樣,他很順利地竊取了蘇聯外交郵袋中的情報,使蘇聯情報機構的一舉一動都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法國特工廁所打撈好情報
1946年,時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講後,東西方關係驟然緊張,兩大陣營之間的情報戰也隨之升級。
當時的東德首都柏林是東西方勢力交界處,各種情報勢力都緊盯著這座城市,想從東德的政府機構中搞情報,但東德政府部門紀律嚴明,對外也比較封閉,西方情報機構花了很長時間都沒能得手,東德政府部門也因此被稱為“難以打開的堅固堡壘”。
然而,這座堅固的堡壘卻被法國秘密行動分局的負責人勒魯瓦用一種特殊的方法攻破了。在一次去柏林出差的時候,細心的勒魯瓦偶然間發掘了一條獲取情報的快捷方式:
在與一位德國人的閑聊中,勒魯瓦了解到,當時東德物資緊缺,不少黨政機關、部隊和警察局等單位都缺少上廁所用的手紙。因此,很多東德官員都拿各類文件、報告的副本當手紙使用,這些絕密文件用過之後就被水衝到便池坑內。講故事的人純粹把此事當成了笑話,但勒魯瓦聽後卻沒有笑,反而陷入了沉思當中。很快,他的腦袋裏冒出了一個主意。回國後,勒魯瓦立刻命令手下,尋找東德各要害部門廁所的下水管道圖,然後派特工小組在下水管道裏撈取用過的文件“手紙”。法國人將這些臭氣熏天的情報裝進特製的口袋,然後運往西方。
正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雖然無法進入警備森嚴的東德政府機關,法國人卻通過下水道搞到了大量絕密情報,讓美英等國的同行們大為驚歎。勒魯瓦將此次行動命名為“垃圾桶”,還真是名副其實。
當時,柏林位於兩大陣營的前哨陣地,邊界封鎖得特別緊。於是,法國人通過一種特殊的飛機來運送這些“臭”情報。這種飛機飛行中幾乎沒有聲音,很難被人發現,而且對降落地點要求不高。一開始,用飛機偷運情報的行動進行得很順利,但不久後,這種飛機被東德防空部隊發現,屢次遭到炮火攔截,由於缺乏可替代的情報運送途徑,勒魯瓦被迫撤回特工人員,冷戰期間最“臭”的情報行動隨之落幕。
“黑衣人”在行動
法國反恐突擊隊中的精英分子
法國反恐怖突擊隊是在國際恐怖主義狂潮下應運而生的。20世紀70年代國際恐怖主義浪潮頻頻高漲,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的恐怖屠殺,使西歐各國政府震驚。1973年,
沙特阿拉伯駐法國大使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使法國政府感到大失體麵。為了對付日益猖獗的恐怖分子,法國政府在1974年正式成立了一支專門從事反恐怖的部隊:法國國家憲兵幹預隊(GIGN)。作為憲兵部隊的一部分,直接受法國國防部領導。由於突擊隊在執行反恐怖作戰任務時,總是身著一身黑衣黑腰帶,故稱“黑衣人”。
“學生班車”營救行動
1976年2月4日早晨8點,在離法國本土6800公裏的吉布提附近紅海入口處的法軍基地,4名手持自動武器的索馬裏恐怖分子衝上一輛基地子弟學校的學生班車,將30名學生、司機和一名社會福利員一
法國特工執行任務非常有頭腦,他們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也能靠智慧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