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各顯神通——小國間諜也演精彩好戲(1)(1 / 2)

由於意識形態與政治製度的不同,還由於種族矛盾與宗教信仰衝突的存在,世界局部地區戰爭不斷,以致除了一些軍事與經濟大國的特工組織扮演著主角,其他國家也因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建立了各有特色的特工組織,進行情報搜集竊取活動,或進行特別行動達到某種目的。他們盡管沒有克格勃、中情局、摩薩德等那樣引人注目,但其曆史上曾經的行動或正在進行的秘密活動,都向世人證明在世界舞台上,也有他們的角色,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力量。

波多黎各特工的刺殺行動

1950年6月20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杜魯門下令美國軍隊正式參戰。正當杜魯門全神貫注於這場戰爭時,美國後院之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發生了騷動,首都聖胡安爆發了格鬥和槍戰。隻有1500名黨員的並不起眼的獨立黨為反對美國的殖民統治,試圖武裝奪取這個國家的親美政權,但很快被美國豢養的軍隊鎮壓了下去。

當時,杜魯門總統和他的同事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件事會涉及到華盛頓。10月31日,波多黎各獨立黨終於按捺不住對美國佬的仇恨,派了兩名特工奧斯卡·科裏亞索和格雷爾·托列索拉,經過一番化妝打扮後,悄悄溜進了華盛頓。第二天早晨,兩名特工上街打聽杜魯門的下落,很快打聽到因白宮正在修建,杜魯門總統已不在白宮,而移住在白宮對麵的國賓館——布萊爾大廈暫住。

小小的波多黎各能做出大動作,險遭暗殺的杜魯門總統可謂心有餘悸。

自從杜魯門總統搬進大廈以後,白宮特工處曾擔心總統容易遭到攻擊,為此,白宮警察大隊對總統的安全作了周密的安排。考慮到布萊爾大廈正麵臨大街,極端分子可以乘車或步行突然闖進樓來,所以他們采取了“縱深防衛”的形式,對總統組成了一個三層保衛圈。外層保衛圈,布置在大廈外圍的人行道上。包括前、中、後三個出口處。在正麵東、西兩端和正門台階處設固定崗亭。主要由白宮警察大隊負責。因為是公共場合,警衛人員攜帶隨身武器。中層保衛圈,設在大廈裏麵,包括所有樓道。裏層保衛圈,設在總統房門口。

1950年11月1日下午1時許,杜魯門總統忙完白宮公事後返回布萊爾大廈,與夫人貝斯·杜魯門和丈母娘戴維·W·華萊士女士共進午餐。午餐後,杜魯門總統與往常一樣去二樓休息。

雖然已到晚秋,可天氣仍然悶熱,杜魯門回房後就脫光了外衣,脫得隻剩下一套內衣。可正當他在大樓裏酣睡之際,大樓外卻發生了震驚美國的一場槍戰。下午2時左右,波多黎各特工奧斯卡·科裏亞索和格雷爾·托列索拉衣冠楚楚來到布萊爾大廈前。科裏亞索穿了一套華麗的白條紋西裝,黃皮鞋擦得晶亮。光亮的黑發上揚揚自得地戴著一頂呢帽,藍色的襯衫配上一條精心挑選來的紅領帶,顯得十分刺眼。他們先是從人行道一端漫步踱了過來,在總統住宅外麵約略觀察了一下地形,又退回到十五街和賓夕法尼亞大街轉角處作了簡單的商量。決定采取鉗形運動,東、西分擊,然後接近大廈正門。

分工後,他們握手告別。托列索拉快步穿過賓夕法尼亞大街來到街的南麵,再往西走去,經過財政部大樓和白宮,又走了大約200碼左右,來到布萊爾大廈的西崗亭附近。這時,科裏亞索卻不像托列索拉那樣走快步,他一麵慢慢地走著,一麵用眼睛死死盯著托列索拉的行動。因為他的朋友還沒有走到預定的位置,他們的鉗形行動要求在時間上取得恰到好處。當他看到托列索拉穿過賓夕法尼亞大街開始向布萊爾大廈接近時,他加快了步伐。

此刻,布萊爾大廈正麵外層保衛圈上的警察全然不知即將發生的悲劇。當特工科裏亞索來到東麵崗亭時,崗亭裏的白宮警察約瑟夫·C·戴維遜與白宮警察大隊當日值班員弗伊德·M·博林特派員正在聊天。也許是博林站在崗亭門口擋住了觀察視線,也許他們就根本沒有想到此刻會有刺客出現,科裏亞索混在剛從這裏經過的幾個行人中,悄悄繞過崗亭,來到大廈正門的台階前。

白宮警察大隊的唐納德·T·伯澤爾守衛在大門台階崗亭裏,此時,他正側身站著,半麵背朝著科裏亞索。因此,當科裏亞索接近他並掏出腰間的手槍對著他時,他還沒有發覺。科裏亞索迅速扣動扳機,“卡嗒”,槍沒有打響,當他拚命地用手亂敲這支槍時,伯澤爾才驚訝地轉過身來,想看一下旁邊這人在幹什麼。他發現是刺客,立即伸手去摸槍,但為時已晚。科裏亞索刹時扣動了扳機,“啪!”槍響了,慌亂中子彈擊中伯澤爾警官的左膝。伯澤爾忍著疼痛,敏捷地轉身向賓夕法尼亞大街飛跑而去。科裏亞索朝他連開數槍,但沒有擊中,便轉身往台階上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