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作用機理來說,非致命性武器可以分為化學失能、動能打擊失能、電擊失能、聲光幹擾及其他類型。化學失能,是通過化學失能劑驅趕目標或使目標失能,通常使用化學催淚劑。一般通過射彈來實現動能打擊失能,借助發射動能來打擊目標使其失去反抗能力,人們最熟悉的動能打擊射彈就是橡皮子彈和塑料子彈。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開發了各種各樣的射彈,如豆包彈(裝有鉛砂的包)、痛球彈、環翼射彈等等。電擊失能,是通過釋放高壓低電流電擊使目標失能。目前的電擊武器大致包括:電擊槍(器),以泰瑟槍為代表的有線電擊射彈,正在研製和評估中的無線電擊射彈和可以使人肌肉強直的紫外激光電擊武器。還有一種武器叫聲光幹擾武器,其原理是通過強光、高強度聲響使人暫時致盲或失聰來分散目的注意力,借以達到控製目標的目的。這類武器包括各種聲光榴彈和聲光射彈、強光電筒、激光電筒等。除了這裏介紹的幾種武器以外,非致命性武器還包括攔車釘排、采用纏繞技術的抓捕網等。
按作用對象不同,非致命性武器可分為反人員非致命性武器和反裝備非致命性武器兩大類。
反人員非致命性武器,根據作用原理又分為:(1)物理類,如橡皮/塑膠子彈、泡棉子彈、環翼手榴彈、水炮、捕捉網、攔截網、壓縮空氣等;(2)化學類,如刺激性化學劑、染色劑、惡臭劑、黏性泡沫、嘔吐劑、鎮定劑、迷幻藥、蒙蔽劑等;(3)定向能類,如炫目燈、聲光手榴彈、不傷眼激光、電擊槍、脈動光束、微波、激光立體投影、次聲波等;(4)生物類,如生物戰劑與病毒等。目前國外正在研究的反人員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化學失能劑、刺激劑、黏性泡沫等。
反裝備非致命性武器,根據作用原理又分為:(1)物理類,如車輛阻攔網、鐵絲網、纖維網、攔路鉤、長條攔路鉤等;(2)化學類,如燃燒緩和劑、空氣濾網阻塞劑、黏性泡沫、黏化劑、朦朧劑、侵蝕劑、金屬纖維/微粒、環境控製等;(3)定向能類,如脈動式電波、高功率微波、直射式電波、非核能電磁脈衝、反傳感器激光、‘幹擾裝備、微粒子波束、次聲波、超聲波等;(4)生物類,如生物戰劑。目前,國外發展的用於反裝備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超級潤滑劑、材料脆化劑、超級腐蝕劑、超級黏膠以及動力係統熄火彈等。
從用途角度來說,非致命性武器可分為常規非致命性武器和騷亂控製武器兩大類。常規非致命性武器,是警務人員執行各種常規任務配備的非致命武器,這類武器主要包括各種電擊武器和各種催淚噴射器。騷亂控製或人群控製武器,亦即防暴武器,是用於控製騷亂的武器,包括防暴槍、大型氣霧劑噴射器、水炮、聲光彈、化學榴彈等。
三、聲波武器
非聲波武器就是利用我們聽得見和聽不見的聲音作為殺傷手段的武器。主要有以下三類:噪聲波武器,次聲波武器,超聲波武器。
1.噪聲波武器
噪聲武器主要是依靠發出一種定向的噪聲波,在短時間內麻痹敵人的聽覺和中樞神經,甚至可使敵人在數分鍾內處於昏迷狀態。
一般說來,30~40分貝的音量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分貝會影響睡眠和休息,而如果長期生活在70~90分貝及其以上的噪聲環境裏,人的神經細胞會受到破壞,引發心髒病、神經分裂症等各種慢性病,不過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如果一個人被放到150分貝的噪聲環境裏,那麼他的聽覺器官將受到急劇傷害,引起鼓膜破裂出血,失去聽力,甚至還會精神失常。
眾多科學家都在對噪聲武器進行研究。因為噪聲武器的作戰效能十分顯著,按照作用距離來分類,可以將此類武器分為近距離和遠距離兩種。
最具代表性的近距離噪聲武器,是美國專為對付劫機分子而研製的聲束槍。這種槍長1米,可產生140分貝以上的聲束,作用距離達100米。它能使劫機者喪失聽力,或者讓他們的身體失去平衡和方向感,而對飛機卻不會造成任何破壞。但是,這種聲束槍明顯還有不足之處,那就是這種槍發出的高強度聲束有可能從客機艙壁反射而影響乘客,所以尚需改進。
遠距離噪聲武器可以按照投放形式的不同而分為三種。一種是由飛機從目標上空空投,在離地一定高度時啟動定時裝置,開始釋放噪聲的噪聲炸彈。這種炸彈相對精確,但由於彈體較輕,能在空中長時間飄浮,因此這種炸彈容易被發現和攔截。還有一種是運用現代導彈技術把製噪裝備發射到目標上空的噪聲導彈,其隱蔽性比飛機好,精確度也好,但成本較髙。另外一種是利用自然條件尤其是天氣條件作為運載工具,把製噪裝備載到目標區的自然噪聲武器。
典型的遠距離噪聲武器是美國技術公司研製的長程聲波設備,是一種車載超高功率揚聲器,可以發出高達150分貝的高能量聲波,其音量甚至比噴氣式飛機發動機發出的噪聲還要大。該設備外形與普通的揚聲器相似,但實際上它是一款高科技警用設備。在實際使用時,操作者可先以喊話方式,要求目標對象配合行動,如果對方無適當反應,則可將該設備對準150度~30度角內的目標,集中施放145分貝的警告音,以強製對象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