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電子勇士”的奇裝異服。從係統的觀點看,每個數字化士兵都是一個“士兵係統”,而軍服是“士兵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支沒有自己服裝的軍隊,不能稱之為正規軍。數字化士兵所穿的軍服和普通的軍服大不相同,除了戰場防護、偽裝等基本功能之外,這些軍服還包含許多獨特之處。
就拿數字化士兵的“軍帽”來說。人們常把數字化士兵的“軍帽”稱為頭盔,這種頭盔從表麵上看比普通的頭盔稍大,然而玄機就在其中!這個頭盔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裝有一體化頭盔子係統,是戰場網絡的一個終端。頭盔上裝有一個綜合夜視係統,使士兵在夜間和遠距離或者能見度不良的情況下迅速發現目標,並將目標信息直接向戰場上的合成部隊發出數據和圖像信息。
戰爭越是現代化,對軍服偽裝隱蔽的要求就越高。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對數字化士兵軍服的研製。從綜合情況來看,數字化士兵的“包裝”呈現如下特點:一是采用新型材料,輕便耐用。數字化士兵的軍服可用多種材料製成,如德軍研製的新型全身被覆式“三防服”,采用高質量的活性炭製成,具有耐磨、重量輕和全天候防護的性能。美軍使用滌綸長毛絲絮製作的極地防寒服比普通的防寒服減重近10%,用“斯佩克特”纖維製成的頭盔比用“開夫拉”製成的頭盔輕了33%。二是增強綜合效能,一服多用。數字化士兵的軍服不僅具備良好的防水、防寒、防蟲等能力,還具備優越的防彈、防偵察和防核化等性能。美軍研製的“變色龍”野戰服就是一例,其特點是受到不同光線照射時,能隨周圍環境光線的變化而變成不同的顏色,從而能夠大大提高士兵對環境的適應性和生存力。
(3)數字化士兵的“戰場導遊”。數字化士兵能夠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離不開手中的幾件法寶,其中手提GPS儀堪稱是數字化士兵的“戰場導遊”。眾所周知,襄索沃戰爭中,美軍部隊擊落,而飛行員竟然在南聯盟軍隊的拉網式搜捕行動中,插翅而飛。原來是飛行員隨身攜帶的一個小部件救了他,這就是手提GPS儀。這個綠色的寶貝,僅重1.5千克,具有多種軍事用途。不僅可以對自己及友軍精確定位、協調部署和火力,還能實施照相製圖、飛行器導航、精確製導等多種任務。目前GPS儀種類繁多,無論是艦艇、坦克、各類飛行器,還是步兵都對它有廣泛的應用。有了GFS儀的幫助,數字化士兵的機動能力大大提高,真稱得上是數字化士兵的“戰場導遊”。
(4)機器士兵橫空出世。1966年4月的一天,美國海軍一位名叫“科沃”的勇士,潛人到深達750米的地中海海底,奮不顧身地撈起一枚失事的B—52戰略轟炸機上的氫彈,從此“科沃”一夜成名。其實,“科沃”是一個機器人,但由於它當時還沒有正式辦理人伍手續,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士兵。到了1983年,美國製造出世界第一台會行走的多功能士兵型機器人,取名為“奧德克斯”。所謂機器士兵,就是用於執行軍事任務的一種機械與電子係統和傳感器相結合製成的智能化的自動機器。機器士兵順應了時代的需要,主要是針對未來更加激烈殘酷、複雜多變的戰場特點,表現出高度的自動化、智能化,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機器士兵的重要使命就是代替士兵去衝鋒陷陣。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參加戰鬥任務的機器人並不多。目前的機器士兵主要執行戰場偵察、戰場突擊、掃雷、防化等任務。美軍研製的“海卡爾飛雷”機器人,和真正的士兵極為相似,它體重50千克,裝有小型電腦和磁、聲傳感器,當發現目標接近時,小火箭點火並發起攻擊,時速可達100千米,攻擊半徑為500~1000米。機器人大量從軍,使軍隊和戰場發生巨變,有了機器士兵,人們終於找到了能夠代替自己去衝鋒陷陣的鋼鐵替身。有人預言,21世紀的戰場將出現一種奇觀:一種全新概念的士兵——軍用機器人將作為一支生力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
(5)虛擬現實打造“電子勇士”。所向披靡的“電子勇士”究竟來自何方,與普通士兵有何區別呢?下麵就要告訴你,除了選擇高素質的良好的兵源之外,高素質的數字化士兵隻能來源於高質量的訓練,而虛擬現實就是一種高質量的訓練。
目前,美軍正在發展從營到戰區級部隊訓練使用的虛擬現實係統。虛擬現實是由人控製的計算機所生成的圖像係統,該係統將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軍事專家係統技術、多媒體技術和模擬仿真技術加以充分應用。計算機創造的虛擬世界是以微晶片為基礎的模擬技術、智能評估技術和受訓士兵大腦組成的共同產物。虛擬現實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提供“身臨其境”的感覺。受訓士兵和戰場上的數字化士兵一樣。頭戴裝有微型電視屏幕的頭盔,身穿裝有傳感器的防護服,在虛擬的聲音和戰場環境之下,士兵沉浸於逼真的戰鬥環境之中,通過人機交互來滿足多種科目訓練的需要。為了增強真實性,虛擬現實還加入了觸覺功能。數字手套是連接受訓士兵雙手和大腦與計算機虛擬世界的輸人或輸出裝置,手套上的傳感器可以隨時測定手指的位置和運動軌跡,並產生一連串的信號輸入計算機,計算機瞬間作出反應並反映出新的作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