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未來太空戰爭(3)(1 / 3)

為了確保軟件開發的質量,預警機的軟件開發必須進行軟件工程化,也就是采用係統工程方法去組織人力、物力資源,按用戶需求進行定義、開發、設計、測試、考核和維護,以預定的成本向用戶提供運行程序、文檔和有關的設計文件、操作指南等。

軟件工程化包括三個要素:方法、工具和過程。

軟件工程的方法為軟件開發提供了“如何做”的技術,它包括了多方麵的任務,如項目計劃與估算、軟件係統需求分析、數據結構、係統總體結構的設計、算法的設計、編碼、測試與維護等。

軟件工具為軟件工程方法提供了自動或半自動的軟件支撐環境。

軟件工程的過程則將軟件的方法和工具綜合起來,達到合理、及時地進行計算機軟件開發的目的。過程定義了方法使用的順序,要求交付的文檔資料,為保證質量和協調變化所需要的管理,以及軟件開發各個階段完成的裏程碑。

預警機上的人一機界麵,主要指顯示控製台,而顯示控製台上的人一機界麵,主要是指顯示器配置的數量和種類。

預警機上的顯示控製台,早期的一般隻有一個顯示屏,20世紀90年代以後開發的預警機顯示控製台,一般包含1個態勢顯示屏和1個表格顯7K屏,2個顯7K屏尺寸相當,都是液晶顯示;或者是“一大兩小”顯示器,B卩1個態勢顯示屏,個頭較大(如50.8厘米);2個小屏(如30.48厘米)為觸摸屏,當然也是液晶顯示,分別顯示表格和操作菜單。所謂態勢顯示屏,是指可以看到比較全麵的戰場態勢的顯示屏,在上麵可以看到戰場對應的數字地圖、預警機錄取到的或者從別的作戰單元傳送過來的情報,包含了雷達情報、敵我識別情報、ESM情報以及從地麵指揮所上傳來的情報,等等。以雷達情報為例,可以用1個小飛機符號表示飛機目標,目標據預警機的距離、方位和速度等信息以標牌的形式出現在小飛機符號的旁邊,稱為“掛牌顯示”。當對該飛機完成了敵我識別知道了其敵我屬性之後,這架飛機符號可以用相應的顏色表示。而對於ESM情報,也就是截獲到的輻射源信息,可以用“蘿卜線”表示,“蘿卜線”可以指示輻射源所在的方位,在“蘿卜線”的旁邊還可以顯示該輻射源對應的載頻、脈衝寬度、脈衝重複頻率、調製方式等“指紋”信息。在采用表格顯示屏後,可以以表格的形式,進一步列出感興趣目標的信息細目。

隨著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和顯示器顯示能力的進步,使得預警機可以更為輕鬆地處理越來越多的戰場信息。例如,如果要求預警機上的雷達可以對1000個以上的點跡進行處理、能夠同時連續監視500批(在雷達中,不用“架”而用“批”來衡量雷達發現飛機目標的數量,這是因為對於遠處以編隊飛行或相隔較近的飛機,在雷達看來可能無法區分,所以不知道是隻有一架飛機還是幾架飛機,因此以“批”度量)飛機目標和500批海麵目標,或者每個操作員通過數據鏈引導10~30批目標,這都不會在技術上存在問題。到底對預警機應該提出什麼樣的目標跟蹤和引導戰鬥機的數量的要求,一個限製性因素是預警機載機的內部空間的大小,也就是看載機的機艙到底能夠放置幾個顯示控製台。一般情況下,小型載機能夠配置25個顯示控製台,中型載機6~8個顯示控製台,大型載機則在9個顯示控製台以上。每個操作員在其顯示控製台上,最多能同時監視的目標航跡數不超過40批,能同時通過語音引導的戰鬥機數不超過5批,能同時通過數據鏈引導的戰鬥機不超過30批。為此,以大型預警機為例,係統能處理的航跡數一般不超過400批,能同時引導的戰鬥機數,在語音情況下不超過50批,在數據鏈引導情況下不超過300批。當然,由於計算機處理能力的進步,操作員的負擔越來越多地交由計算機來完成,指標要求可以進一步提高。

二、太空戰中的其他武器

1.戰略彈道導彈

為了準備太空戰,發展戰略彈道導彈依然是重中之重。美國和前蘇聯都發展了陸基公路機動小型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鐵路機動大型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和遠程或洲際潛地彈道導彈。采用了先進的複合材料殼體和結構、高能固體推進劑、撓性密封全向擺動單噴管、可延伸噴管出口錐、先進的慣性製導和複合製導技術。命中精度達百米級,大大提高了摧毀硬目標的能力。這一時期戰略彈道導彈的主要種類有:美國的“侏儒”、MX、“三叉戟IC—4”、“三叉戟2D—5”,前蘇聯的SS—24、SS—25、SS—27、SS—N—20和SS—N—23,英國的“三叉戟2D—5”和法國的M—5等。美國和前蘇聯部署的戰略彈道導彈總數分別達到1710枚和2436枚,戰略彈道導彈核彈頭總數分別達到過8210個和1100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