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類對開拓空間的強烈欲望和溝通星際聯係的種種努力,以及由此而帶來的航空航天事業、空間事業、太空軍事的發展和新軍事革命等,尚不足以證明天軍世紀已經來臨。這些努力和空間技術手段、設備的完善和發展,僅僅是為天軍世紀的來臨鋪基築路、準備跳板,是天軍世紀呈現的必經之路。天軍世紀的出現,將是人類社會走向高科技文明的裏程碑,也是進人世紀新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其出現得或早或晚,與人類的空間意識有關,與空間科技事業的興衰有關,也與人類的空間智慧或為此付出的代價程度有關。天軍世紀是一個充滿著無限機遇的世紀,但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巨大風險的世紀,是機遇與高風險同步,高風險與大機遇並存。天軍世紀是一個能夠產生重大曆史影響的世紀,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將無一例外地受其影響或左右,國際政治結構和秩序將重新予以確立,國際軍事戰略格局也會予以重組,空間的占有和空間利益分配將成為天軍世紀人類的一大難題。軍事上的主要矛盾將會有所變化,作戰方式與方法也會全麵地有所更新。凡此種種重大影響和變化,都對人類的智慧和能力帶來嚴峻的考驗,對人類順應天軍世紀帶來了緊迫要求。
二、天軍時代
既然製天權在未來戰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為了奪取製天權,就需要建立一支特殊的部隊——天軍。
天軍是陸軍、海軍、空軍的擴展,它擔負著偵察、預警、指揮、導航、通信、控製以及搜集軍事氣象資料等任務。太空中的空間站既是軍營,又是天軍的軍事基地。從目前的情況看,天軍的組成應該包括地麵指揮部(航天司令部)、地麵勤務保障支援係統、空間作戰係統等,空間作戰係統又包括空間部署的太空武器及在空間武器係統中操作的人員,即軍事宇航員。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和尊蘇聯(俄羅斯)等軍事大國就開始探討與籌建空間戰的作戰指揮機構和作戰部隊,這就是天軍的“雛形”。60年代初,美國就北美防空司令部擴展為以對付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為主的防天係統進行探索,並於1979年10月成立了“空間防禦活動中心”。1982年9月,美國空軍組建了航天司令部,轄2個航天聯隊和4個基地。80年代初美國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可以說是一個雄心勃勃地利用太空實施攻防一體的計劃。此計劃的出籠,不僅在世界迅速掀起了軒然大波,而且將人們的戰略思維一下子拓展到浩瀚的太空。在“誰擁有宇宙空間,誰將擁有整個地球;誰占領了空間,誰將占據戰略主動”的觀念支配下,圍繞太空這一戰略高邊疆的爭奪日趨激烈。此種爭奪,盡管經曆了冷戰格局轉變時的一段潛伏期,但建立天軍的戰略構想、空間作戰理論的研究以及空間作戰手段的建設與發展等卻一刻也未停止。特別是美國執意部署的戰略導彈防禦係統,重新把空間的角逐爭奪推向極致,將鬥爭的烽火燃向宇宙更深處。不少有能力、有潛力的國家,也在發展天軍、爭取空間等方麵表現出強烈的欲望,甚至很快地付諸行動,以期待在空間戰略格局中求得一席之地,一展本國的榮譽與風采,從而有可能為未來天軍的發展或天軍世紀的形成注入一股強大的動力。為此,美國陸、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相繼成立了本軍種的航天司令部或航天與防天機構。1985年9月,美國正式建立了三軍聯合軍事航天司令部,統一管理國防部的航天規劃,集中執行空間軍事任務,這標誌著天軍在美國的誕生。前蘇聯在1961年成立了“空間防禦司令部”。此後,雖未明確宣布其組建了航天司令部之類的軍事機構,然而據西方報刊分析,前蘇聯可能已成立了這類機構。90年代後,俄羅斯軍方曾提出建立天軍的設想。
隨著空間技術、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照相偵察技術、新能源技術、納米技術、彈藥技術和智能技術等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這些技術都成為發展天軍的能力技術基礎,使得向天軍世紀的發展變得並非遙遠。諸如:用於航天攻擊的天基動能武器、天基定向能武器,用於航天防禦的反衛星武器,用於航天跟蹤、識別、捕獲及破壞的各種航天設施及裝備,用於航天作戰平台的各類空間站、太空艙以及用於航天運輸保障的空天飛機等,除有的關鍵技術及手段正在加速研製外,有的已接近達到空間實戰運用的程度及水平,可用於未來天軍實施空間作戰的武器、技術及手段,近乎一應俱備,且隨著人們對新技術運用方麵的空間化轉移,其整個空軍作戰的武器係統、平台係統與保障支援係統也將會有一個突破性的完善與發展,這不僅將有力加速空間的軍事化進程,而且也將使天軍這一新軍種的誕生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