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未來戰爭的後勤保障(1)(1 / 2)

後勤對戰爭的作用越來越大,後勤保障越來越成為軍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作為軍事後勤的中心工作,後勤保障的作用在於運用物質力量和技術手段,及時、準確地保障武裝力量作戰、建設的需要,鞏固和提高部隊戰鬥力,保證完成各項軍事任務。一般後勤保障的原則是,立足實際,適應需要;力爭主動,避免被動;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厲行節約,講求效益。後勤保障的主要方式,是按部隊建製保障,或按區域保障。

(第一節)認識未來後勤保障

後勤保障是軍隊組織實施物資經費供應、醫療救護、裝備維修、交通運輸等各項專業勤務保障的總稱。科學技術進步,現代工業發展,使武器裝備的科研和生產能力也隨之提高,各種先進技術兵器不斷出現,給戰爭帶來規模擴大、戰場廣闊、物資消耗巨大、裝備損壞與人員傷亡率提高的特點。

一、什麼事軍事後勤

1.形態信息化

“後勤”一詞源出文logistikos,意為“計算的科學”。19世紀30年代,拿破侖·波拿巴的政史官A.H.若米尼在總結征俄失敗的經驗教訓時最先使用“後勤”概念,並以此作為軍事術語。可見,後勤先出於軍事上的用途,後勤工作最先是戰爭藝術中重要部分之一。

二、後勤保障的特點

軍事後勤形態信息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保障對象的信息化。信息化戰爭軍事後勤保障對象主要是數字化部隊和大量裝備數字化信息武器的部隊,在指揮、保障過程中,不僅要向保障對象提供大量物資,而且還要與之交換大量信息,“物質流”隻有在“信息流”的率領下才能保持正確的流向和流量。二是保障環境的信息化。信息化戰爭中,軍事後勤保障環境主要是數字化戰場。在數字化戰場上,任何軍事事物和活動都要以代碼或數字的形式實現信息化,從而使整個戰場上的信息都能以數字化了的“信息流”來表示各運動。這為軍事後勤指揮、保障過程的信息化創造了條件。三是軍事後勤的信息化。主要包括指揮手段的信息化,是指運用信息化程度較高的智能化指揮工具和軍事後勤指揮控製係統;保障手段的信息化,是指開發信息化後勤保障裝備或對傳統後勤保障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實現保障裝備的信息化。如信息化整裝整卸車、自動化物資補給係統、智能運輸係統,以及武器裝備損壞自動檢測係統等;保障物資的信息化,是指對各種物資安裝儲存有該物資性能、型號、重量、件數、儲存運輸條件等信息集成電路芯片,方便物流信息的采集、傳輸和處理,全程監控物資籌措、運輸、儲存、分揀、配送及使用過程,實時掌握後勤信息,為戰時物資保障實時決策提供依據。

信息化隨著戰爭的發展而發展,它是服務於戰爭的。在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推動下,未來信息化戰爭的物資保障方式不再是單純的線性保障、平麵保障,或主要依靠軍隊自身的後勤力量實施保障,它將會發生巨大變革,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構建全軍、全國甚至全球的保障網絡,以實現將整個國家及全社會的人力、財力、物力快速聚集起來,對作戰力量提供全方位的、立體有效的保障。因此體係網絡化也是現代軍事後勤為滿足未來信息化戰爭保障需求而表現出來的一大特點。

3.保障力量一體化

後勤保障力量一體化就是要求軍事後勤保障活動從國家全局的高度上,以戰場需求為牽引,充分利用國家的後勤保障資源,實現整個物流空間內所有後勤保障力量的協調運作,發揮國家後勤的保障合力。一是軍兵種後勤一體化,就是要打破軍兵種界目小軍迷告訴你限,將諸軍兵種的保障力量進行統一整合,實現三軍一體,統一計劃,統一組織,使之整體化、集約化,減少供應環節,方便部隊,提高效率,增加戰場後勤保障的透明度,以適應信息化戰爭聯合作戰保障的需要。二是軍民物流一體化,就是要充分動員和利用民用後勤保障力量,實行後勤外包,將部分軍地通用物資的供應任務交由地方專業後勤企業來完成,充分發揮地方後勤企業技術力量強、資源豐富的優勢,實現軍隊後勤保障力量和民用物流保障力量的優化整合。如美軍在實施作戰部隊精簡的同時,開始實施後勤保障社會化計劃。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啟動了國家戰爭動員機製,並實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動員。僅在海上運輸方麵,美軍就緊急動員了大量的海軍後備役船隻,如快速海運船、海上預置船、浮動預置船等,也征用了不少本國民間商船,同時還租用了個別國家的商船和軍用補充船。三是各專業後勤一體化,就是要對各專業性較強的軍事後勤子係統進行整合集成,按照軍用物資的特性合理組合,統一保障,節約保障力量,提高保障效率和效益。四是保障全程一體化,就是要從軍事供應鏈的角度出發,將軍用物資采集、運輸、存儲、分揀、配送等各個環節緊密銜接,實時掌握戰場動態,實施快速精確保障,提高軍事後勤保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