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版由英國人David Hobbs編寫,他曾於英國皇家海軍作為飛行員服役33年,既駕駛過固定翼飛機,也駕駛過直升機。飛行日誌顯示他共飛行了2300小時,艦船著艦800多次,其中150次夜間著艦。在國防部工作期間,他負責開發用於無敵級短距起飛戰鬥機作戰的艦船作戰技術。他還曾擔任英國“信息互換項目”的皇家空軍代表,該項目合作對象為與AV-8B海上試驗緊密相關的美國海軍。從皇家海軍退役後,Hobbs在位於約維爾頓(Yeovilton)的艦船及空中武器博物館擔任館長,為期8年。他共出版了6本關於海軍航空的專著,其中包括一本內容豐富的英國及聯邦飛行器艦船百科全書。

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麵詳細闡述了艦載航空兵的起源和發展、起飛平台、彈射器和點火裝置以及航母的發展曆程和技術,並介紹了曆史上相關國家的航母性能和艦載機的設計改革和技術創新(艦載機從直通甲板航母起飛、從斜角甲板航母起飛、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內容全麵、翔實,觀點新穎,通過對本書的了解和學習,為我海軍中、高級指揮員更好地熟悉和了解艦載航空兵打開了一扇窗口,本書具有很高的價值,適合廣大軍事愛好者閱讀。

本書的第1章由侯向陽翻譯,第2、3章由趙曉東翻譯,第4、5、9章由劉偉濤翻譯,第6、7章由熊豔曄翻譯,第8章由王俐莉翻譯,第10章由邢昌風翻譯,第11、12章由吳柱翻譯,第13、14章由李春洪翻譯,第15章由顧鴻翻譯,第16、17章由李斌翻譯,第18、19、20章由袁國斌翻譯。全書由劉偉濤統稿,由侯向陽、唐宗禮主審。

本書的翻譯和出版工作得到了叢書編委會及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誠摯的謝意。

因水平和時間所限,譯文在理解和表述方麵勢必存在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劉偉濤

獻題

在過去的數百年間,多國海軍湧現出成千上萬的合格飛行員,駕駛著飛機從艦艇上起飛。謹以本書獻給他們,以銘記他們的遠見和成就。

他們當中很多人為飛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尤其記得我在849總部分隊的指揮官,海軍中校Tony Light,以及其測候員,少校J。P。Moody。在洛西茅斯(Lossiemouth)皇家海軍航空站駕駛“塘鵝”號做模擬甲板助降鏡巡回(MADDL)飛行時,他們的飛機在離我幾碼遠的地方墜毀,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在Dartmouth BNC的同期學友,皇家海軍優異服務勳章獲得者Gordon Batt少校和Steve Van Someren少校,在夜間墜入大海,並長眠於此。我以結識他們為榮。

卷首插入畫:

1969年,在博斯科比頓(Boscombe Down)基地飛機與軍械實驗研究所,皇家海軍的一支幻影“C”分隊正在“鷹”號上進行甲板著艦試驗。當時該艦船剛進行現代化改造,材料狀況遠勝於其姊妹艦“皇家方舟”號,但由於政治原因提前退役,實戰中,“幻影”機從未在該艦船上著艦過。(美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