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3 / 3)

海鷂式戰鬥機一般兩架一組或者四架或者更多架編為一個小隊。在起飛前,沿著跑道中線最多可以一架接一架地緊湊地排下6架海鷂式戰鬥機。一般飛機前後間距20英尺,因為飛機沒有再次預熱,所以不用擔心尾流高溫的影響。一旦艦載機到達跑道中線位置,每名飛行員依次向下調整噴嘴,調大節流閥進行試車。一旦航母航向航速穩定,可以進行起飛作業,地勤人員就將艦艏向輸入導航、航行和高度參數係統(NAVHARS),飛機在刹車狀態下保持55%的功率。飛行控製室(塔台)批準起飛,亮起綠色的飛行管製燈。負責指揮起飛的航空長舉起綠色的旗子,晃動幾圈再指向甲板,飛行員將節流閥朝前開全功率,解除刹車,讓發動機快速轉動,使戰鬥機緩慢地向前滑動,最後沿著跑道加速起飛。如果艦艇發生縱傾,航空長會在縱傾的時候將他的手旗指向下方,當艦載機離開滑躍甲板時,他再舉起手旗。後麵的艦載機以10秒或者更少的時間間隔起飛。當前麵一架戰鬥機開始加速起飛時,航空長迅速為下一架飛機舉起綠旗,這樣可以在一分鍾內起飛6架海鷂式戰鬥機。彈射起飛方式無法達到如此的起飛速度,這也是采用短距起飛垂直降落作業的優勢之一。在起飛階段最初,滑躍甲板對於艦載機好像一堵攔在海上的牆,眨眼間就被艦載機拋在後麵。當起落架離開甲板的同時,噴嘴也調整到預先設定的角度,一般介於35度到50度之間,艦載機隨後飛離。整個起飛過程就是如此簡單。

英國皇家海軍建立了一套白天著艦的方式,艦載機按扇麵歸航到母艦的左正橫的等待區。當飛行員降落無需等待時,他們將油門調節到環飛降落所需的最小值。大多數情況下著艦會有延遲,飛行控製室(塔台)必須盡快發布延誤的信息。當航母逆風航行開始著艦作業時,海鷂式戰鬥機在600英尺或以下的高度加速,打開減速板並關掉節流閥,以4g的重力過載切入到繞場環飛狀態,將速度減到300節。噴嘴向下傾斜15度的同時進行順風檢查,起落架放下的同時,逐漸打開節流閥。當戰鬥機的左側翼尖通過艦艉的時候,開始最後一圈繞場飛行,將速度減小到150節,噴嘴逐漸朝下偏轉,節流閥逐漸打開,這樣引擎就開始產生力量替代機翼上的升力。飛行員從減速到懸停階段,飛機保持機頭8度(alpha)19向上的姿態至關重要,因為如果在操縱杆上用力過大,將抬高機頭,空速減慢,飛機隨後失控,容易導致機毀人亡。從120節的速度降到40節減速是一個危險的階段。飛行員要將飛機保持150英尺高度,操縱飛機對準降落航線,並逐漸移動到母艦的左側,降低飛機向前的速度,同時用引擎產生的四股向下的噴氣逐漸承擔整架飛機的重量。此時艦載機的燃料所剩無幾,飛行員將噴嘴的操作杆撥到停止位置,將噴嘴向前方偏轉,在到達垂直位置後還可以向前傾斜10度。他用調節閥頭上的速度調節器來在垂直位置左右偏轉10度,被戲稱做“肘推”,在引導員引導飛機到達降落點附近懸停時檢查發動機的溫度。海鷂式戰鬥機攜帶50加侖的純淨水用於在懸停時泵入發動機,在90秒鍾之內可以避免發動機過熱。這套降溫係統被稱做“忠實的潮濕”(wet committed),一旦開始往發動機泵水,就直到泵完為止。

當戰鬥機飛行到降落點上方較高的懸停位置時,飛行員溫和地操縱飛機操縱杆,將飛機緩緩降下,一般降在艦艇中段第4或第5著艦點,這個位置縱搖最小,但看起來距離艦島非常近。在飛機降落時,塔台指揮員可以從窗戶外看到幾尺外的飛行員。從艦艏右側來的迎頭風都會或多或少地產生紊流,當飛機在懸停時必須對紊流進行修正。準備降落時,飛行員將調節閥關到1/2英寸位置,當飛機開始垂直降落時,飛機接近甲板時會重新吸入發動機廢氣而導致發動機喘振,因此需要重新打開調節閥來調節,如果發動機喘振,飛機就會在最後階段的20英尺高度像下水道井蓋一樣墜落。打開起落架到著艦階段一般不超過1分鍾。

飛機編隊垂直降落可以有幾種方式。飛機編隊可以每架獲得一個降落點,但是這樣需要好幾名引導員,並且需要在本來較小的飛行甲板上騰出一大塊麵積。另一種較好的方法就是飛機以1分鍾的間隔各自降落在其分配的降落點上,並快速向前滑行離開。這樣的做法是謹慎的,在不可預見的困境發生時,艦載機還有一個備選的降落點。當所有的艦載機都安全著艦後,引導員給出鬆刹車的指令,引導飛機離開降落區。20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另一個優勢就是,海鷂式戰鬥機有較高的推重比,可以輕易地滑行,當噴嘴超過垂直位置並朝前時,它們可以向後滑行。這樣在著艦作業結束後,飛機可以自行或者被牽引到準備起飛位置並排列好。但是在實踐中,一般飛機關閉引擎,由拖車牽引到艦艉會更快一些。

夜間的著艦方法和白天的類似,但是更有壓力。航母中線上的燈光讓飛行員可以用和白天類似的方法著艦。白天和夜間著艦主要的區別在於降落階段,艦載機被引導至等待點,並根據航母的引導進行接近。飛行員按照與航母的距離調節噴嘴的傾斜角,從減速階段轉化到懸停。在距離200英尺時,他按照指示觀察著艦鏡,根據輔助手段進一步接近航母。在飛行控製室有一名中隊飛行員(塔台)用類似於平麵顯示屏的著艦信號官(LSO)監視屏監視所有的夜間著艦作業,當飛機稍微偏離理想的著艦軌跡後,他可以立即警告飛行員進行修正。夜間減速到懸停的階段非常困難,並要求飛行員經驗豐富,注意力集中。

美國海軍起初對滑躍起飛方式有相當濃厚的興趣,在帕特森河(Patuxent River)海軍航空站的海軍試驗中心安裝了一個滑躍跑道進行評估。在這個跑道上,對AV-8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甚至包括F-14、F/A-18、T-2俄亥俄州人(Buckeye)和E-2等型號的常規飛機進行了數以百計的起飛試驗。常規飛機起飛用的滑躍跑道角度比前者用的小,起飛後有讓飛機沿拋物線軌跡繼續運動的趨勢,但是發動機產生的推力仍然不能完全抵消重力的影響,因此這個趨勢不明顯。俄羅斯發明了另一種方式,用推重比較高的常規飛機從滑躍甲板上短距起飛,但是用尾鉤和常規的攔阻索降落。這種方法被稱做短距起飛攔阻降落(STOBAR),隨後被印度采納,用於從新一代的短距起飛攔阻降落航母上起降米格-29K艦載機。這種方法的優勢是可以讓艦載機快速多批次起飛,常規的攔阻降落壓力更小,也比垂直降落更易掌握。中國也購買了俄羅斯之前的“瓦良格(Varyag)”號短距起飛攔阻降落航母,據信有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其翻修並投入使用。

英國設計的鷂式戰鬥機和美國的AV-8派生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並是中等規模海軍保持和引進固定翼艦載機參加戰鬥的關鍵。印度、西班牙、意大利和泰國建造或者購買了可以搭載直升機和鷂式戰鬥機的航母,而鷂式戰鬥機擔負了戰鬥機、攻擊機和偵察機的角色。印度是英國海鷂式戰鬥機的第一個買家,配屬給從英國購買的改裝了滑躍跑道的輕型艦隊航母上。21隨後西班牙采購了AV-8A型艦載機,後來在購買AV-8B時將原有的飛機轉手賣給了泰國,而意大利一開始就采購了AV-8B。雖然這些海軍的鷂式戰鬥機連美軍的一個零頭都算不上,但是它們明顯提高了原來隻有水麵艦艇的海軍的戰鬥能力,並且顯著增強了國家力量。西班牙和意大利海軍的鷂式戰鬥機都從位於印度洋的航母上起飛攻擊阿富汗境內的目標。印度試圖用米格-29K(Mig-29K)短距起飛攔阻降落戰鬥機替換海鷂式,作為新一代航母的艦載機;其中一艘正在印度國內建造,另外一艘正在俄羅斯根據印度的要求進行改造。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一樣,都聲明要采購F-35B閃點II聯合戰鬥攻擊機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號,用於在未來的十年後替換鷂式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