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熙如公主(2 / 3)

朱欄玉瓦的榮王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熙如郡主為大唐公主,賞綢緞百匹,良玉手鐲五十隻、翡翠玉佩五百件,上等貂皮五張、金鳳釵、銀飾各五十支,擇吉日出唐與吐蕃和親。欽此!”

熙如公主的慈父,榮王弘叩首接旨:“臣領旨!謝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太監們麵帶喜色,收起禦旨,道:“恭喜榮王!恭喜熙如公主!”

榮王弘賞了太監們,等他們離去後,按耐不住心中的怒氣,對著家眷說道:“今個豈能是吉日?如今大唐天下戰事不斷,吾皇采取近攻遠交之策,想要穩住大唐的天下!想不到皇上竟派我的朵兒(熙如公主的小名)去遠蕃和親!這一去,不知我們父女何時再相見。我的朵兒!”榮王弘泣淚道:“陛下真是要了為臣的命啊!”

這熙如郡主自年幼起,嫻習禮儀詩書,出落得婷婷玉立,芳名在外。在家中備受父親,當今榮王弘的寵愛。

熙如的母親側妃懷德當下心裏發抖,她死死抿著唇,用力的搖頭,哭著道:“這也太出乎意料!我的朵兒要去蠻人那裏受苦,生死難料!王爺,難道我們不能想想辦法?”

榮王弘眉頭緊鎖,道:“如果抗旨,累及你我家人,這後果難料!”側妃懷德哽咽無語。榮王弘眼中露出取舍的微色,強忍心中悲痛,道:“此事勢在必行,不容猶豫!”

芙敏與大唐公主親切閑談,暗中觀察公主的表情,透過公主哀傷的眼神,芙敏知道一顆思鄉的種子已播種在公主的心裏;又見大唐公主衣著考究,冠服豐美華麗,芙敏心知她是個追求完美之人。凡十分注重外表之人非常注重細節,但也常常喜歡吹毛求疵,想公主平時也因此得罪不少手下人,先從她身邊的侍女入手。

芙敏細看眼前公主的嬌容,見這公主雖然麵色凝重,一雙眼睛卻透露出她的心思,芙敏王後暗道:這位大唐公主有自己的主意!

“姑娘是何人?”熙如公主好奇地問。

“我乃烏蠻族族長之女阿敏!”

芙敏雙眼凝視著眼前的大唐公主道:“姑娘又是何人?看小姐大唐中土服飾,為何又在這裏?去向何方?”

大唐公主隻敷衍地回答:“我乃熙如,家遠在大唐長安。”

芙敏笑著安慰熙如公主道:“姑娘無須煩惱,眼下與家人離別一時,日後終能團聚!”

熙如公主嬌柔的臉色淺露悲傷,一盞明燈下,芙敏的話打開了熙如公主記憶的閘門。她心中萬分惆悵,星眸含輝的雙眼淚光閃閃。想起臨別前的大唐長安城,她鳳車金鑾辭別爹娘,爹娘二人竟飛馬追趕著熙如公主的馬車。

“朵兒!朵兒!朵兒!!!......”一身盛裝的熙如公主探出頭來淚眼凝望雙親,地界處卻見母親從馬上下來,傷悲地跪地痛哭不已:“我的孩兒!”

榮王低身下馬,幾步跟了上去挽起她,兩人淚眼望向熙如公主的馬車在視線中隱去。。。。。。

看著空蕩蕩的前方,榮王淚眼道:“天下父母,孰能舍得自己的親身骨血?”

芙敏凝視著大唐公主,見熙如公主還有天真的臉上眼圈轉紅,一顆淚水在她眼眶中打轉。

芙敏歎道:“思念是遙望故園歎月明,思念使鐵馬冰河入夢來。思念是院落裏對影成雙,思念是惆悵何日是歸程?”

“思念是一種心境,就讓你我‘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陌山夜雨時。來人,上酒!”熙如公主嬌聲令道。

“烏蠻族離這甚遠,芙敏姐姐為何又在此處?”

芙敏心中一動,柔聲道:“我不幸落難至此,在這紫羅閣暫住。”

“你認識玉閣主?你們交往很深?”

“是的,當年玉閣主也曾是身份貴重之人!她落難時我曾救過她。”芙敏思索著,有意引出玉閣主和親之事。

“哦?那玉閣主為何流落在此?”

“這已經是陳年舊事了,沒有多少人會關心玉閣主為何麵披薄紗,玉閣主和親有多驚險困苦!說實話,我似乎說了一些我不該說的東西。”芙敏王後欲擒故縱,偷眼瞧著熙如公主的神色。

“哦?玉閣主和過親?!”大唐公主一驚。

“沒錯,確實如此。”芙敏點點頭,言外有意道:“皇上一聲令下,公主們卻隻能感謝皇恩浩蕩,離鄉背井眼淚汪汪的去和親。宜芳公主在她的‘虛池驛題屏風更做:“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真可謂“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熙如公主對芙敏所言的詩詞哪有興致?她忍不住追問:“玉閣主總是麵披薄紗是為何?不如姐姐詳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