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是古長城的一處關隘。關北為恒山餘脈,南接五台山,附近山勢險峻,峰巒比肩聯袂,溪穀渾邃,陰森幽靜,一條狹穀山路,東通冀北,西抵雁門,地勢極為險要,曆來為兵家所必爭。平型關口至靈丘縣東河南鎮長約13公裏的地段,崖高數丈,陡峭如削,崖頂平緩,雜草叢生,兩側高地便於隱蔽部署兵力,便於發揚火力與展開突擊,是伏擊殲敵的好戰場。聶榮臻看著地圖,說:“這裏當然可以打一仗。居高臨下伏擊敵人,這是很便宜的事。”
林彪說:“戰場是一個好戰場,現在還難以判定日軍是否上鉤!”
聶榮臻說:“這是我們八路軍同日本侵略軍的第一次較量,全國人民都在看著我們,不論怎麼說,我們都必須打好,必須打出八路軍的威風來。”
一會兒,聶榮臻又說:“適當時候,可以請在太原的恩來同誌向閻錫山轉達我們的作戰行動。”
聶榮臻建議召開全師幹部會議,早作臨戰動員。
動員大會上,林彪首先發表了講話,他說:“日軍進展很快,但驕橫,疏於戒備。如果我師能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伏擊殲敵,就可以殺殺日本軍隊的威風,長八路軍的誌氣,長115師的誌氣。”
聶榮臻見大家情緒激昂,就簡單介紹了日本軍隊從靈丘西進的情況,特別強調說:“現在國內國外都有一種恐日病,認為日本軍隊所向無敵,不可戰勝,我就不信,我們紅軍將士過去能突破反動軍隊的重重圍困,今天也一定能打敗日本侵略軍,這一仗也可以說是政治仗,我們不僅要殲滅日本鬼子,還要打出中國人民抗日的信心。共產黨員就是要在這種時候發揮先鋒作用。”
會議一結束,八路軍第115師主力連夜趕往距平型關15餘公裏的冉莊、東長城村地域。師首長同時命令獨立團和騎兵營向靈丘、淶源方向活動,主要任務是擾亂日本軍隊的後方,一旦發現日軍向平型關增援,立即進行牽製和打擊,保障平型關戰鬥的勝利。
部隊宿營時,聶榮臻前往預定戰場察看地形。聶榮臻看到,這條由東北向西南伸展的狹窄溝道,地勢最險要的是中段,這一地段溝深數十丈不等,溝底隻能通過一輛汽車,幾乎沒有錯車的地方。南北溝岸又是比較平坦的山地,便於部隊埋伏。聶榮臻看後,心裏踏實多了。
9月24日,前方傳來斷斷續續的炮聲,敵人漸漸臨近了。中午,前沿部隊向師部報告,日本軍隊可能會在翌日大舉進攻。這天,林彪、聶榮臻抓緊時間,組織各級指揮員到預定伏擊地域進行現地察看。指戰員們看到,平型關東北關溝至東河南鎮道路兩側的高地,既便於部隊隱蔽,又有利於突擊,是打伏擊戰的好戰場,當即確定了攔截日軍先頭、切斷日軍退路、中間突擊分割,共同殲滅來犯日軍的部署。具體配置方案是:
第343旅所屬第686團占領小寨村至老爺廟以東的高地,主要任務是中間突擊;第685團占領老爺廟西南至關溝的高地,主要任務是截擊日軍的先頭部隊,協同第686團殲滅伏擊圈裏的日軍,並阻止東跑池方麵來援的日軍。
第344旅所屬第378團占領西溝村、蔡家峪、東河南鎮以南的高地,主要任務是切斷日軍的退路,阻止從靈丘、渾源方麵趕來支援的日軍;第688團為師預備隊。
4個團4支英雄的部隊像一張無形的網,任務明確,協同周密,等待日軍就範。
傍晚,聶榮臻和林彪收到閻錫山以第二戰區第6集團軍的名義送給第115師的“平型關出擊計劃”,這個計劃擬定以第71師附新編第2師及獨立第8旅1部,配合第115師向平型關以東之日軍出擊。
聶榮臻和林彪圍在一盞馬燈旁,攤開軍用地圖,又研究了一遍作戰方案。
深夜,林彪拿起電話,下達了第343旅進入白崖台一線伏擊陣地、第344旅隨後跟進的命令,要求部隊必須在25日拂曉前完成各項戰鬥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