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完全出其不意,美軍在突擊上陸時沒有受到多少抵抗,迅速占領了機場。隻在天亮以後從正麵進攻奧蘭港時。登陸部隊被阻於半路。為了防止守軍破壞港內的設備和停泊在該地的船隻,英軍派遣護衛艦“哈特蘭”號和“沃耳尼”號於8日衝進港內,受到法軍岸炮和港內法艦的猛烈炮擊,2艦均被擊沉。至10日,美軍推進到奧蘭城郊,隨後占領了該城。
在阿爾及爾方向,東部海軍特混艦隊於10月22日離開英國本土。航渡途中,由英本土艦隊的部分艦隻和2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以及英本土、直布羅陀、馬耳他島上的岸基航空兵擔任海上和空中掩護。11月5日夜和次日淩晨,東部海軍特混艦隊與中部海軍特混艦隊在海上會合,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後,開始向馬耳他方向航行。爾後轉向,直指各預定的登陸海域,因而取得了相當大的奇襲效果。
“A”突擊艦群的登陸突擊部隊於11月8日淩晨1時開法突擊上陸。登陸正而為2公裏。登陸過程中,僅遇到少許抵抗,進展迅速。“B”突擊艦群的登陸突擊部隊於11月7日午夜到達換乘海域。在突擊上陸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但由於登陸兵缺少訓練,登陸技術差,登陸過程中竟有98艘登陸舟艇受到意外損壞,損失率高達94%。“C”突擊艦群的登陸突擊部隊,其第一艇波於8日淩晨0時15分通過出發線向海灘開進,1時18分開始搶灘。拂曉時分,各輸送艦船抵達海灘卸載,受到法海岸炮兵的攻擊,損失較大。當日18時,法軍停止抵抗。對阿爾及爾港的正麵攻擊,由英驅逐艦“布羅克”號和“馬爾科姆”號實施。8日2時許,這2艘英驅逐艦得知各海灘突擊上陸成功的消息後,就載著1營美軍步兵向港內衝擊,但遭到法軍岸炮的猛烈攻擊,損失額重。5時許,“布羅克”號再次強行靠岸,上岸部隊全部為法軍包圍,並被俘虜。艦隻被擊毀,港內登陸受挫。
但由於同盟國情報機關的有效活動,法國維希政府武裝部隊總司令達爾朗,於這時在阿爾及利亞向法軍下達了停止抵抗的命令。許多法國部隊不加抵抗地繳械投降,阿爾及爾遂為盟軍所控製。
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法軍總的說未作堅決抵抗,法海軍人員死462人,陸軍死326人,傷1000人,損失飛機15架。德、意軍也基本無所作為,僅派若幹潛艇兵力展開在海上,企圖截擊輸送部隊,但戰果不大,對戰局幾乎沒有影響。德、意航空兵從11月8日至14日,雖對美、英登陸部隊進行多次襲擊,但隻在北非近岸海域擊沉運輸船4艘、登陸艦1艘、炮艦1艘和擊傷英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
德、意軍在這次戰役中遭到失敗已是大勢所趨。德、意雖於1942年10月下旬就對英、美聯軍組織北非登陸戰役有所察覺,但德軍在其他戰場的失利,已使其無力抵抗英、美聯軍在北非西部所發動的攻勢。德北非最高指揮官隆美爾就認為,“這是我們的末日,……我們正處在非洲刻敦爾克的前夕。”
美、英聯軍搶先在北非實施登陸戰役並取得成功,對同盟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為盟軍控製突尼斯海峽通道,進而控製整個地中海,為爾後發動西西裏島登陸戰役和諾曼底登陸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並徹底解除了德、意軍對馬耳他島的長期圍困狀態。還為美、英聯軍向北非德軍發動東西夾擊的鉗形攻勢奠定了基礎,便稱雄一時的隆美爾部隊腹背受敵,最後潰於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