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北非登陸戰役(2 / 3)

東部海軍特混艦隊,將從英國輸送2.3萬英軍和1萬美軍到達阿爾及爾方向實施登陸作戰。特混艦隊的指揮官是英海軍少將巴勒。登陸兵則由美國陸軍少將賴德指揮。旗艦是“布洛洛”號,編有防空艦3艘,驅逐艦8艘,炮艦3艘,護衛艦6艘,掃雷艦6艘,拖船8艘,潛艇3艘,登陸艦艇25艘,補給艦船16艘。東部海軍特混艦隊還包括一個O編隊。該編隊由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護航航空母艦“複仇者”號,輕巡洋艦“謝非爾德”號、“西拉”號、“查利布迪斯”號和驅逐艦5艘組成。登陸兵是美步兵第34師、第9師、美裝甲第1師、英步兵第78師,共3.3萬人。上述兵力分別編入“A”、“B”、“C”3個突擊艦群,依次在“A”、“B”、“C”3個海灘實施突擊上陸。

此外,在地中海的作戰行動還可得到駐直布羅陀的英海軍H編隊的支援。H編隊轄有戰列艦“約克公爵”號、“納爾遜”、“羅得尼”號,戰列巡洋艦“聲望”號,航空母艦“勝利”號、“可畏”號、“暴怒”號,輕巡洋艦“亞爾吉水手”號。

美、英聯軍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登陸,雖然受到法國維希政府軍的抗擊,但不甚激烈,進展較為順利。

在卡薩布蘭卡方向,突擊上陸的時間是11月8日。西部海軍特混艦隊於10月23日從美國東海岸出發。海上編隊航行時,浩浩蕩蕩,覆蓋海麵達500平方海裏。

為欺騙對方,北路突擊艦群和南路突擊艦群於10月23日從漢普頓錨地出發,向南航行;次日,中路突擊艦群也離開該錨地,向東北方航行,給人以開往英國的錯覺。後來,各群兵力在海上會合。27日,一支由緬因州開斯克灣出發的掩護艦群加入特混艦隊。另有一支航母支援群被預先派往百慕大,該支援群於28日加入特混艦隊。這支特混艦隊於10月28日以前,偽裝開赴英國。28日以後,突然改變航向,朝東南航行,給對方造成攻擊達喀爾的錯覺。自11月2日起,特混編隊又沿東北航向航行,偽裝駛向直布羅陀。11月7日,特混艦隊分兵前進,各突擊艦群分頭向各自的登陸地域接近。

南路突擊艦群調頭南下,駛向磷酸鹽出口港薩菲。準備在那裏遣送6500名登陸兵和90輛中、輕型坦克上陸,以便從南麵逼近卡薩布蘭卡。午夜前抵達預定的換乘海域。登陸兵按預定的作戰計劃,分別在“黃色”、“藍色”和“綠色”海灘登陸。對薩菲港進行正麵攻擊的2艘驅逐艦各搭載197名登陸兵強行突入港內。靠岸後實施突擊上陸,取得成功。這是北非登陸戰役中使用艦艇作正麵突擊而取得成功的唯一的一次。

中路突擊艦群選擇卡薩布蘭卡東北約15英裏的小港費達拉為登陸地域,準備在此遣送1.95萬名登陸兵和79輛輕型坦克上陸,以便從北麵向卡薩布蘭卡進逼,攻占該地的港回。輸送艦船於11月7日午夜抵達登陸海灘附近,立即開始換乘和實施上陸戰鬥。登陸過程中,沒有遇到法軍有力的抵抗,進展順利。

北路突擊艦群駛向費達拉東北約35英裏的一個海濱村鎮麥赫迪亞,遣送9000名登陸兵和輕型坦克上陸,以奪取利奧特港附近的機場。到達換乘水域後,按預定作戰計劃實施突擊上陸。5時15分。第1艇波通過出發線向岸灘開進。登陸部隊雖然受到一些抗擊,但較快地打破了守軍的抵抗,到11月11日已按計劃完成了預定戰鬥任務。

在奧蘭方向,突擊上陸戰鬥是11月8日1時開始的。中部海軍特混艦隊於7日晚掩護登陸輸送隊佯裝經過奧蘭,向東駛去,深夜又悄悄扳回。午夜剛過,部隊輸送艦船便進入阿佐灣,隨後換乘登陸艇,開始向“Z”海灘實施上陸戰鬥。未遂抵抗。約半小時後。美軍在奧蘭西側的“Y”海灘登陸,接著又在“X”海灘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