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冷血戰魂——世界著名狙擊手(一)(1)(1 / 3)

從沙俄到紅色蘇維埃再到今日的俄羅斯,縱然滄海桑田、時代變遷,但那裏經久不變的是冰凍的大地和廣闊的疆土,守衛那裏的是無數樸實勇敢的靈魂。

從風雪肆虐的烏拉爾山脈發出的第一枚子彈開始,《兵臨城下》這部電影都在訴說著戰火中的浪漫與感傷,以及如同駐足峭壁懸崖之上的那種毫無退路的局促窘迫,經曆日複一日艱難的對峙,直到決勝的子彈從瓦西裏那支莫辛-納甘槍中發出,貫穿敵首,觀眾才安下心來。

人們對狙擊手有著刻板成見,認為他們能夠冷靜到毫無人性、冷酷到殺人如麻。《兵臨城下》或多或少使大眾心中對狙擊手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變,影片中的瓦西裏以其清澈的眼眸、與機智並存的勇敢、笑到最後的勝利征服了無數觀眾。

當瓦西裏的子彈帶著金屬的鋒利與火藥的刺鼻味道貼近敵人前額的時候,或許在子彈擊中之前,敵人的靈魂就被死亡的恐懼撕碎了。

初露鋒芒

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一次戰鬥中,沒有發到槍的瓦西裏手持5發子彈跟隨部隊發起衝鋒。德軍密集的炮火阻攔著蘇軍的進攻。蘇聯紅軍前仆後繼,前麵的人倒下去,後邊的人衝上來拿起戰友的槍繼續向前。然而勇敢還是沒有改變失敗,戰鬥結束了,蘇聯士兵的屍體布滿了廣場。德國的坦克耀武揚威地開過來,向陣地上死傷的蘇軍一陣掃射。

又一場掃射結束了,一切似乎恢複了平靜。

不遠處,德國軍官們躲在一堵矮牆後得意揚揚地衝涼。幾個德國鬼子端著槍在附近為他們站崗。藏在屍體中的蘇軍政治指導員丹尼洛夫悄悄探出頭來。他很想幹掉眼前的德國鬼子,可是對方有幾個人,距離又較近,隻要他開一槍,就會被敵人發現而必死無疑。丹尼洛夫幾次端起槍又放下,汗水浸透了衣衫。“我來試試行嗎?長官。”一個聲音從後麵傳過來。丹尼洛夫看了看那個滿臉血汙的年輕人,遲疑了一下,把槍遞了過去。

年輕人趴在地上,從前麵一個花壇的缺口處將槍對準了敵人,他一動不動。

德軍的飛機從空中掠過,在不遠處扔下了一顆炸彈。炸彈轟然爆炸……與此同時,正在洗澡的德國軍官腦漿飛濺——年輕人開槍了。在爆炸聲的掩護下,槍似乎發於無聲。德國鬼子看著倒下的軍官,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沒有給他們任何機會,隨著飛機的轟鳴,子彈再一次悄然射出。又一名德國兵腦袋開花。剩下的人緊張地端槍躲避,卻完全不知道子彈發自何處。“3個、4個。”年輕人默數著戰果,連續發槍,隻剩下一個敵人了。他好像發現了子彈的方向,朝年輕人走過來。他舉起槍尋找著……年輕人猛地站起來。德國鬼子將槍對準了年輕人,手指扣動了扳機,然而已經晚了,一顆子彈已經擊中了他的眉心。一瞬間,隻一瞬間,第5個也是最後一個德國兵被擊斃。年輕人向後倒去,重重呼出了一口氣。

丹尼洛夫驚呆了:“你叫什麼名字?”“瓦西裏·紮伊采夫,長官。”

這個故事就是《兵臨城下》這部巨作的開頭,而這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智鬥魔鬼

對於蘇軍來說,這正是一個需要英雄、需要榜樣的時刻。丹尼洛夫認為,應該讓全軍知道這個“神槍手”,鼓舞士氣,樹立勝利的信心。於是軍事記者們讓第62集團軍第284步兵師1047團的狙擊手瓦西裏·紮伊采夫聲名大噪。蘇聯軍民都為之驕傲,為之振奮。12、32、46……瓦西裏的狙擊戰果不斷迅速地增加著。希特勒的將軍們坐不住了,他們決定拔掉這顆尖利的釘子,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部要求將德軍的王牌狙擊手調往前線,專門對付瓦西裏。於是德國柏林索森狙擊手學校校長、德軍狙擊之王柯尼格少校被委以此任,來到了斯大林格勒。

當致命的威脅向瓦西裏靠近的時刻,愛也走近了他。美麗剛強的俄籍猶太女孩塔妮婭愛上了這位狙擊英雄。為了愛情,為了理想,她毅然離開了安全的後方指揮部,勇敢地拿起槍與瓦西裏並肩戰鬥。瓦西裏也深愛著塔妮婭。他發誓,為了塔妮婭他要活下去,他要無畏地迎接一場真正的生死較量,而且,一定要贏!

從柏林飛抵前線的柯尼格率先開始行動。他打死了兩名蘇軍狙擊手——每個都是一發命中。這是決鬥的挑戰書。

這位德國狙擊之王以行動宣告了他的到來。

接下來,就是決戰前最緊張的準備階段,對於瓦西裏來說,那是黎明前的黑暗。狙擊之王柯尼格名不虛傳,像黑影一樣籠罩在蘇軍狙擊手之上。瓦西裏是他們的希望,是唯一可以趕走死亡陰影的一道亮光。瓦西裏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感到死神就在他身邊,稍一疏忽就會將他抓走。他知道自己隻有一條路可走,殺了柯尼格。但柯尼格究竟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