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二戰顯威力(4)(3 / 3)

夏威夷的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而太平洋艦隊是日本南進的最大障礙,所以山本五十六才提出對珍珠港進行一次突襲,解決掉日本南進的絆腳石。但是,山本的計劃最初並沒有被通過,當時的近衛內閣不願冒同美英交戰的險,倒是東條英機成為日本首相後,山本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很快就被軍部通過了。為了確保襲擊萬無一失,山本在兵力部署、戰前訓練、行進路線以及各部隊之間的配合上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因為畢竟這是一次十分冒險的行動。

山本計劃以突然襲擊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奪取製海製空權,以消除其對日本南進的威脅。為此,計劃以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6艘航空母艦(艦載機約400架)為核心,由14艘作戰艦隻(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掩護,3艘潛艇作先導,7艘油船提供補給,編成機動部隊,在突擊日日出前1~2小時抵達瓦胡島以北約200海裏海域展開,隨後出動艦載機襲擊珍珠港內的美國艦船和岸上航空基地,以消滅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突擊結束後,立即撤離,返回日本內海。為監視美軍艦船行動並防止其逃逸,另以27艘潛艇組成先遣部隊,事先潛入夏威夷海區,擔任偵察、監視和截擊任務。

在空襲前的準備過程中,日本還派遣大量間諜搜集珍珠港和太平洋艦隊的情報,並對突擊部隊進行嚴格訓練。魚雷機編隊在九州鹿兒島進行低空淺水魚雷攻擊訓練,水平轟炸機編隊在九州有明灣進行中空投彈訓練,特種潛艇在四國中城灣進行夜襲訓練。與此同時,日軍還對航空魚雷進行改裝,使之適於在珍珠港空投。為達成突然性,日本利用談判掩護其作戰準備,采取偽裝和保密措施隱蔽其戰役企圖。機動部隊則選擇航程較遠且冬季多風暴、船隻往來較少的北航線隱蔽航渡。

山本五十六將部隊分為三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機動部隊第一航空母艦戰隊由“赤城”號(旗艦)和“加賀”號組成,由機動部隊司令長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直接指揮。其中“赤城”號搭載各類戰鬥機、轟炸機、魚雷機共72架,“加賀”號搭載各類飛機共79架。

機動部隊第二航空母艦戰隊由“飛龍”號(旗艦)和“蒼龍”號組成,由山口海軍少將擔任司令。其中“飛龍”號搭載各類戰鬥機、轟炸機、魚雷機共58架,“蒼龍”號搭載各類飛機共61架。

機動部隊第五航空母艦戰隊由“瑞鶴”號(旗艦)和“翔鶴”號組成,其中“瑞鶴”號搭載各類戰鬥機、轟炸機、魚雷機共66架,“翔鶴”號搭載各類飛機共68架。

這三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除了配有6艘航空母艦之外,還有戰列艦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9艘、潛艇3艘和8艘運油船,6艘航空母艦共搭載有423架作戰飛機。這些飛機被分為兩個攻擊波,主要的任務是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3艘航空母艦和8艘戰列艦,其次就是攻擊機場和港口的設施。

此外,日本派出了由27艘潛艇組成的先遣隊,其中22艘負責偵察,共載有飛機11架,另外5艘為特別攻擊隊,各攜帶一艘袖珍潛艇。袖珍潛艇將在空襲前潛入珍珠港內,空襲的時候在水下發起進攻。

為確保航線的安全,山本選擇了船隻很少經過的北太平洋航線,機動部隊將在距離珍珠港200海裏的海域停泊,飛機起飛後進行2個小時的低空飛行,達到珍珠港。一切準備就緒後,龐大的日本海軍踏上了征程。

航母的勝利

1941年12月7日,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日本艦隊,在波濤洶湧的北太平洋上航行著,一艘輕型巡洋艦在最前方開路,此時距離他們的目標珍珠港已經不遠了。一路上艦隊都在實行著警戒,嚴格保持著無線電靜默,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次隻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此前一天,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已經向艦隊的旗艦“赤城”號發出了電報:“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我軍將士務須全力奮戰。”為了鼓舞士氣,在“赤城”號上最高的主桅杆上升起了“Z”旗,36年前在對馬海戰中,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的旗艦“三笠”號,在對俄國艦隊發起攻擊之前,升起的正是這一旗號。看到“Z”旗,更使日本艦隊的全體官兵蠢蠢欲動,他們此時已經按捺不住求戰的心情,期盼著為天皇效忠的時刻早一點到來,開戰的時間被定在了12月8號(此為東京時間,珍珠港時間為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