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二戰顯威力(4)(2 / 3)

根據運輸隊的規模大小,一支護航運輸隊通常配備有1~2艘商業航空母艦進行護航。商業航空母艦一般將載貨量的80%用於裝載貨物,其餘20%的載貨量用於裝載海員、海軍艦員和飛行員以及觀察員等。在最初的時間裏,建造商業航空母艦的想法曾遭到了英國海軍高層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由於飛行甲板過於單薄,高速降落的飛機可能會穿過甲板,並且會對搭載的貨物造成損害,最後海軍航空兵的軍官們說服了他們,這樣商業航空母艦就投入到了海上運輸的任務中。

英國的第一艘商業航空母艦改裝自一艘叫做“麥卡爾平”的穀物運輸船。改裝後的“麥卡爾平”號標準排水量為7950噸,安裝了長為129米、寬為19米的飛行甲板,同時安裝了一個可以容納4架折疊翼“劍魚”式飛機的機庫,艦上還配備有1座100毫米火炮、4座20毫米炮和2座40毫米高射炮。

英國在商業航空母艦上所搭載的“劍魚”式飛機,雖然已經有些陳舊,但是因為它航速較低,飛機性能好,所以能夠很好地適應商業航空母艦甲板短小的特點,飛行試驗也充分證明了“劍魚”式飛機是商業航空母艦的理想艦載機。同時,“劍魚”式飛機裝有空對地搜索雷達,並裝備有火箭彈和深水炸彈,具有很好的反潛能力。在商業航空母艦上搭載的“劍魚”式飛機,共出動過4千多次,雖然戰果沒有統計,但是由商業航空母艦參與護航的所有運輸船隊中,沒有損失一艘艦船。事實已經很好地證明了,商業航空母艦具有很好的護航能力,並非徒有虛名。

6.襲擊珍珠港: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戰爭

野心勃勃的日本海軍

日本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掠取豐富的資源,是其積極推行侵略政策的重要原因。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日本的矛盾不斷激化。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麵侵華戰爭,嚴重損害了英美在華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隨後美英逐步采取對日本的經濟製裁。在納粹德國於1939年發動入侵波蘭的閃電戰後,很快將歐洲大陸蹂躪於法西斯的魔爪之下,德國取得的一時勝利,更進一步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他們以為實現“大東亞共榮圈”的時機終於來到了。日本人希望趁著美英等國忙於應付德國,無暇東顧的有利時機,迅速實現南進的計劃,占領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地區。

然而事與願違,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遭到了亞洲各國的堅決反對,一波波的抵抗運動讓日本人忙得焦頭爛額。此時,為了限製日本的軍事擴張政策,美國也開始對日本實行鋼鐵和石油禁運,並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同時美國還向菲律賓增派部隊,在菲律賓建立了美國遠東陸軍司令部。不久之後,英國也采取了同樣的措施對日本進行製裁。這些製裁措施使日本的海外貿易遭到了嚴重的削弱,也減少了日本的外彙儲備。更重要的是,對石油進口的限製政策,使日本的石油儲備大為減少,這對日本的侵略擴張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正是在這一時期,東條英機走上了前台,開始擔任日本的內閣首相。美國原本希望這些製裁措施會迫使日本限製在東南亞的活動,重新回到談判桌邊上來。然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製裁隻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盡快占領東南亞的決心。

軍官出身的東條英機對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十分重視,而且他還是日本最早認識到航空母艦在海戰中重要作用的人之一。東條英機是日本繼續擴大侵略戰爭、占領東南亞地區的積極叫囂者,即使美國的幹預也不會改變他的決心。日本參謀本部認真分析了奪取美國、英國以及荷蘭在遠東殖民地的可能性,認為日本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事實上日本人的樂觀也是有道理的,當時日本聯合艦隊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力量對比是:日本有航空母艦10艘,29萬噸,美國隻有3艘,9萬噸;戰列艦日本有11艘,40萬噸,美國有9艘,30萬噸;巡洋艦日本有38艘,31萬噸,美國隻有24艘,24萬噸。在驅逐艦和其他艦艇數量上,日本也占有著明顯的優勢。同時日本也意識到,雖然日本占有優勢,但是如果不立刻對美國開戰的話,憑借美國雄厚的工業基礎,美國的實力將很快超過日本。所以當務之急是立刻消滅美國的艦隊,這樣遠東就會成為日本人的天下,然後他們就可以輕易地奪取荷屬東印度的油田。

日本的偷襲計劃

襲擊珍珠港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戰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人意識到一旦南線的戰事一開,美國人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美國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會立即截擊南下的日本海軍,所以為了確保南線作戰的順利進行,就必須打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在當時,大多數日本海軍的高級將領,仍在主張通過戰列艦對決的方式,與美國海軍決一死戰。但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顯然要更有遠見,他看到了海軍航空兵在戰爭中的巨大威力,提出了海軍航空兵奇襲的作戰觀點,並且他提出了打擊的目標為珍珠港。山本酷愛賭博,他的信條是要麼大贏,要麼大敗,偷襲珍珠港的行動,顯然充滿了這種孤注一擲的賭徒式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