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鳳級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苦心經營儲備的輕型航空母艦,這些航母預備艦原來都是潛水母艦或是給油艦,但在構造上已經為日後改造成航空母艦作好了準備,在艦橋、機庫、升降機上都有空間的預留,在戰爭爆發時可以緊急改造成航空母艦使用,所以在充當潛艇支援母艦時就已設置了飛機機庫和升降機,最上層甲板除了煙囪、桅杆和小得不成比例的艦橋外,幾乎空無一物。在改裝期間,大多數的上層建築都被重新設計改造,安裝了飛行甲板,並重新安裝了防空炮和新的動力裝置。“祥鳳”號的煙囪與日本許多典型航空母艦一樣,都是從右舷伸出向下彎曲,另外在右舷後端有一個起倒式的小型煙囪,排氣管方向設置為向下,給輔助鍋爐排氣用,設有島式上層建築,新的機庫是該艦原來的小型水上飛機機庫的延伸。
“祥鳳”號的標準排水量為11200噸,最大排水量為13100噸,飛行甲板長180米,寬23米,最大航速為28節,續航力為7800海裏/18節。艦上共有上下兩層機庫,可搭載28架飛機,其中6架“零”式戰鬥機、12架“九七”式攻擊機及10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祥鳳”號裝備有8座127毫米雙聯裝高角炮和8座三聯裝25毫米炮。
“祥鳳”號在竣工後就迅速編入了第一航空艦隊第四航空戰隊,並在開戰之初從事對南洋內諸島的戰機運送工作。“祥鳳”號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出戰是在珊瑚海海戰中,在1942年5月7日戰鬥期間,“祥鳳”號遭到美機密集攻擊被命中了7枚魚雷和13枚炸彈而沉沒,整個沉沒過程隻有35分鍾,它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也可能是沉沒最快的一艘航空母艦。
“瑞鳳”號的標準排水量為14200噸,最大航速為28節,可搭載28架飛機,裝備有8座127毫米雙聯裝高角炮和8座三聯裝25毫米炮。除了排水量比“祥鳳”號略大些之外,“祥鳳”號和“瑞鳳”號的配置基本相同。
“瑞鳳”號1940年12月27日服役後,參加了瓜島聖克魯斯海戰,被一枚炸彈擊中後撤出了戰場。在1944年10月25日,萊特灣大海戰的恩加諾角戰役中,“瑞鳳”號作為小澤艦隊的一員充當誘餌,遭到了美國飛機的轟炸,先後被2枚魚雷和2枚炸彈命中後沉沒。
“龍鳳”號
“龍鳳”號航空母艦的前身是潛艇支援母艦“大鯨”號,1933年8月在橫須賀開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為13048噸。因為它也被列為航母預備艦,所以艙內沒有安排太多設施。“龍鳳”號在外觀上與“劍崎”號很相似,但是也存在著幾點差異,首先“龍鳳”號在艦體上較祥鳳級稍大,加裝的墊艙物也較重,所以整體來說排水量要大上兩千噸左右。在飛行甲板的配置上,“龍鳳”號的後升降機位置也較祥鳳級為後,而防風柵欄則較為前,另外,飛行甲板也比祥鳳級要長出5米。“龍鳳”號的最上層甲板平坦且沒有主要建築物,隻有為了迷惑西方軍事觀察家而設置了一個大而不當的煙囪,由於采用的是柴油動力,理應不需要多大的煙囪,所以實際上這是一個偽裝的煙囪,要給人一種龐大的煙路通過機庫預留空間的錯誤印象。
“大鯨”號曾擔任第6艦隊第1和第2潛水戰隊的旗艦,在1941年底,日本海軍開始對“大鯨”號進行航空母艦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為“龍鳳”號。“龍鳳”號的標準排水量為13360噸,滿載排水量為16700噸,航速為26.5節,續航力8000海裏/18節,可搭載“零”式艦載戰鬥機21架,“九七”式攻擊機9架,共計30架。“龍鳳”號裝備有8座127毫米炮,60座25毫米炮和20座13.2毫米炮。
“龍鳳”號曾參加了馬裏亞納海戰,輕微受損後回到日本。其後為了能夠搭載新式戰鬥機而將飛行甲板加長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龍鳳”號停泊在吳港時遭到空襲而喪失了動力,此後被充當浮動防空炮台使用,直到日本戰敗。戰後,“龍鳳”號被用於運送海外日本戰俘和僑民回國,最後在1946年4月被拆解。
大鷹級
大鷹級航空母艦是日本第一種型號的護航航空母艦,大鷹級包括“大鷹”號、“雲鷹”號和“衝鷹”號三艘。二戰中,日本海軍除了采用將艦艇建造為航母預備艦,以備日後將其快速改造為航空母艦的方法外,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前就有了資助民間航運公司建造大型郵輪,以備有朝一日征用這些郵輪改造為航空母艦的計劃,大鷹級航空母艦就是這一計劃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