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冷戰中的航母(1)(1 / 2)

1.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企業”號是世界上第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曆史上第8艘以“企業”號命名的艦艇,它的誕生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二戰之後,為了保持美國海軍的優勢,美國於20世紀50年代先後建造了“福萊斯特”等一批大型航空母艦,並計劃進行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研製工作。然而,真正促使美國進行核動力航母的研製,卻是在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洲際導彈之後。為了與蘇聯抗衡,核動力航空母艦最終被列入了1958年的造艦計劃。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由紐波紐斯船廠於1958年2月4日開工建造,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服役。該艦標準排水量為73704噸,滿載排水量為93284噸,艦長342.2米,寬40.5米,飛行甲板長331.6米,寬76.8米,最大功率為205940千瓦,航速可達33節,續航力高達40萬海裏。“企業”號可以搭載飛機86架,配有3座8聯裝“海麻雀”對空導彈發射裝置,同時裝備有3座6管20毫米“密集陣”近空防禦係統。

1964年,“企業”號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無須加油和再補給,曆時64天,總航程3萬多海裏,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在1962年10月的古巴導彈危機中,“企業”號參加了封鎖古巴周圍500海裏海域的行動。在1975年6月30日,該艦重新設計改裝為多用途航母,隨後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裝,以便能攜帶反潛飛機。“企業”號參與了包括越南戰爭、對伊朗的打擊行動、對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動以及2001年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等一係列重大的軍事任務。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服役至今已達40多年,總航程超過百萬海裏。在1991年實施的“延長服役期改裝計劃”後,該艦的使用壽命被延長了15年。該艦現隸屬太平洋艦隊,至今仍是美國海軍的象征。

2.尼米茲級的問世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在服役後,顯示出了卓越的作戰性能,大大超過了常規航母的作戰能力。為此美國決定加大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建造速度,尼米茲級由此問世。

尼米茲級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排水量最大、技術最先進、作戰能力最強的航空母艦,有著“航母之王”的美譽。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造價平均大約40億美元,該艦的標準排水量為81600噸,滿載排水量為102000噸,艦長332.9米,寬40.8米,飛行甲板長332.9米,寬79.8米,總功率為191300千瓦,航速為30節以上,可以連續航行25年無須更換燃料,可搭載飛機近百架。該艦裝備有3座6管20毫米“密集陣”近空防禦係統,3座8聯裝“海麻雀”對空導彈發射裝置,以及2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尼米茲級有20多層大樓那麼高,飛行甲板的麵積比三個足球場還要大,一個錨就重達30多噸,艦上發電量相當於美國紐約市全市的發電量。一艘航空母艦就是一個小社會,“尼米茲”上麵有5700多人,分航海、槍炮、作戰、航空、飛機維修、輪機、供給、軍醫和牙醫等許多個部門,還有商店、服裝店、圖書館、電影廳、廣播站、電視台、印刷廠和小教堂等生活設施。100多名廚師每天要準備17000多份飯菜,艦上淡水基本是靠海水淡化廠生產。

作為海上的霸主,尼米茲級航母不僅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同時還有著極強的生存能力。在該艦內部有23道橫隔壁和10道防火牆,全艦在水線以下分為2000個水密艙,即使被多枚炸彈或是魚雷擊中也不會沉沒。由於全艦采取封閉式構造,具有防核輻射和生物化學汙染的能力,所以尼米茲級航母是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強的軍艦。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現有9艘在役,1艘在建,是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的中堅。

首艦“尼米茲”號於1975年服役,該艦的艦體和甲板采用高強度鋼,可抵禦穿甲彈的攻擊,彈藥庫和機艙裝有63.5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消防、損管和抗衝擊等防護措施完備。能夠承受3倍於埃塞克斯級航母受到的打擊。它能夠進行遠洋作戰奪取製空和製海權,攻擊敵海上或陸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及反潛等。

其餘8艘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分別是:“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CVN69)、“卡爾·文森”號(CVN70)、“西奧多·羅斯福”號(CVN71)、“亞伯拉罕·林肯”號(CVN72)、“喬治·華盛頓”號(CVN73)、“約翰·C.斯坦尼斯”號(CVN74)、“哈裏斯·S.杜魯門”號(CVN75)、“羅納德·裏根”號(CVN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