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現代的航空母艦(2 / 3)

“戴高樂”號的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的大型核航母,在世界海軍中排在第二個檔次。法國原來的計劃是建造2艘該級航母來代替即將退役的2艘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但迄今隻有“戴高樂”號1艘入役,第2艘何時開工尚不得而知。“戴高樂”號配備有非常先進的電子設備法國最新銳的“紫苑15”防空飛彈和“薩德拉爾”輕型短程防空飛彈係統,使得整體的攻擊能力遠遠超過過去法國擁有過的幾艘航母。在由法英合作的新一代航空母艦還沒登場之前,“戴高樂”號是歐洲戰鬥力最強的一艘航空母艦。

3.雄心勃勃的印度

印度是二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但是現在印度隻有1艘“維拉特”號航母在役,遠不能滿足作戰需求。為盡快完成擁有3艘航母的目標,印度采取了引進改裝和自行研製並舉的策略,加速航母發展進程。

經過10多年的談判,印度與俄羅斯在2003年12月達成轉讓“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協定。根據協定,俄羅斯將“戈爾什科夫”號免費送給印度,條件是在俄羅斯的北方機械製作企業進行修理和現代化改裝,印度將為此支付7.34億美元(2006年因改裝內容的增加,費用已達10億美元),並且還要購買12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和4架“米格-29”教練機,價值8.23億美元,共計15.57億美元。

“戈爾什科夫”號原是基輔級航母的第4艘艦,在蘇聯海軍中此類艦被稱為重型載機巡洋艦。“戈爾什科夫”號在蘇聯航母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與同級的其他3艘艦有很大的區別,印度海軍引進該艦後用古印度超日王的名字將其命名為“維克拉姆帝亞”號。

2004年1月,還在改裝中的該艦正式交付印度海軍。整個改裝工程的工期為52個月,在改裝時原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係統將被拆除,換裝其他雷達。此外,艦島前麵的6座雙聯裝SS-N-12“沙箱”反艦導彈發射裝置、SA-N-9“克裏諾克”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單聯裝AK-100型100毫米艦炮等也都將被拆除,艦首部整體布局更加簡潔,有更大的空間停放艦載機。改裝後,該艦還將裝備6座CADS-N-1彈炮合一近防武器係統。

改裝後,“維克拉姆帝亞”號滿載排水量45400噸,艦長280米,起飛甲板長195米,艦首設滑躍甲板,有2條跑道,著艦甲板長198米,寬22米,搭載艦載機34架,其中“米格-29K”戰鬥機21架,“卡-28”反潛直升機和“卡-31”警戒直升機13架,或者戰鬥機25~28架,直升機5架。

“維克拉姆帝亞”號的戰鬥力遠遠超過印度目前所擁有的輕型航空母艦,改裝後的“維克拉姆帝亞”號投入印度海軍服役後,無疑會使印度成為印度洋上的海軍強國。

此外,印度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自行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計劃建造的航母標準排水量增加到37500噸,滿載排水量40000噸,艦長252米、寬58米,主機采用4台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LM2500型燃氣輪機,功率為108000馬力,航速28節,續航力7500海裏,自持力45天。該艦預計搭載24架飛機和直升機,其中包括12架“米格-29K”戰鬥機或“海鷗”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國產LCA戰鬥機,10架MK42“海王”或國產直升機,2架“卡-31”警戒直升機或1架E-2C“鷹眼”早期預警機(該機起飛需彈射器)。

當這艘航空母艦投入現役後,印度將擁有3艘航母,組成強大的航母戰鬥群,由此不難看出印度人的雄心壯誌。

4.重新崛起的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陷入困境,這對急於恢複大國地位的俄羅斯來說,不得不說是個難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明顯好轉,俄羅斯製訂了龐大的造艦計劃。

2006年2月19日,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維索茨基宣布:“北方艦隊在經過10年的等待後,即將重返地中海。”更令人關注的是,在重返艦艇名單裏出現了俄羅斯海軍現役中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這是該艦10年來真正意義上的首次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