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中晚唐以來,藩鎮和中央政權的對立,新舊官僚的對立,宦官與朋黨的專權相爭,最後導致統治階級內部分裂,軍閥割據,互相殘殺,形成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和環繞中原地區的十個國家的分裂局麵。在這些戰亂的年月裏,經濟凋敝,人民生困苦,隻有西蜀、南唐由於地方富庶,商業經濟畸形發展,形成金陵、成都的繁榮,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準備了社會條件。
柴周的禁軍統帥趙匡胤在公元960年奪取政權,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宋朝。至此,世族地主的時代經過唐末五代的農民起義與軍閥混戰宣告結束。
至了宋代,由於科舉與學校係統地培養官吏,便擴大了全國中小地主階層的聯係。同時由於宋代蔽業的發展與繁榮,市民階層進一步擴大,如果說中小地主和市民階層在唐代還是初步發展,那麼在宋代可說是登上了曆史舞台,更加活躍了。反映到文學藝術上,產生了形形色色的曲藝和鼓子詞,有唱慢曲的“小唱”,有唱令曲的“嘌唱”,有長於“小說”和“講史”的說書人的組織形式。各種戲曲、雜劇的形式也很多,如傀儡戲、影戲、南戲、滑稽戲等新的文藝形式,都反映了市民的生活與思想,標誌著市民文藝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為元明清市民文學藝術的高潮開辟了道路。
五代兩宋的統治者,十分重視美術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因此五代兩宋繪畫活動的中心是在皇畫院的組織規模也進一步擴大與完善。發展到宋徽宗趙佶時代,便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培養統治階級的藝術人材,建立了皇家繪畫學院。由於學院的組織與教育製度完善,又以統治階級的美學教育畫家,對曆代宮廷藝術進行研究、整理,同時從事創作。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統治階級生活的需要。院體畫的風格日趨定型化和標準化,所以鬱適慶認為院體畫之名始於宋高宗時代。當然院體畫的曆史淵源還是象趙昇在《朝野類要》裏說的:“院體,唐以來翰林院諸色皆有,後遂效之,即學宮樣之謂也”,這也就是商周以來的傳統宮廷藝術。院體畫發展到宋代不僅是高潮,而且是畫壇上的中堅。
由於中小地主勢力的主大,知識分子專業畫家更加多起來。但最高統治者,不能把本階級的畫家都封官晉爵,也不能完全包羅在畫院等專業機構裏,於是隨著時代的推移,不合於統治階級意趣的知識分子畫家就更多。合格被用的知識分子畫家,成了皇帝金籠裏的鸚鵡。落第的就回到家裏當地主,也有的兼以賣畫為業。因此不僅“在野”的知識分子畫家隊伍有了差別,而且生活意趣的差別也大。“在野”的知識分子畫家,需要表現他們自己生活情調的繪畫,即我們所說的:“文人畫”。而且當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的進修,他們的繪畫活動也敢於同“院體畫”作鬥爭。但當統治政權強化的時候,這些文人畫派的畫家又陷匿起來,以繪畫自娛而已。因此“文化畫”隨著曆史條件的變化,它的藝術特色和社會作用也有所不同。
市民階層的繪畫,“院體畫”,“文人畫”和民間造型藝術,在宋代畫壇上相互影響。史載民間畫家喜歡將作品拿到畫院門口讀,院體派的畫家也特別喜愛。總之這些不同風格形式和不同情趣的畫派,都曾在宋代畫壇上交映著光輝。
五代兩宋繪畫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五代宋初的一百多年中,人物畫中能保持唐代的特長,沒有什麼新的建樹。花鳥畫,山水畫成為繪畫中的雙壁,雲興霞蔚,蒸蒸日上。花鳥畫中徐黃二體交映,山水畫中董、巨、李、範各有特色。(2)熙寧元豐年間,是文人學士繪畫活動最活躍的時候,美術思潮中充滿新鮮活潑的因素,花鳥畫家崔白、山水畫家郭熙、米芾,人物畫家李公麟等都是“繪畫革命”中的主將。他們在創作上都有顯著的新變化,以新的特色稱譽於當季,名傳於後代。這時的理論著作如《林泉高致》、《圖畫見聞誌》提出來的主張,以及蘇東坡的藝術見解,都反映了創作實踐上的新要求。(3)宋徽宗到南宋初年,這最畫院最活躍的時候,也是封建藝術教育的高潮,宋徽宗的花鳥畫,典型地代表了“院體畫”的特色和成就。在這戰亂和民族矛盾尖銳的年月裏,不少傑出的愛國畫家,通過對曆史畫、風俗畫的創作,表達了人民正義的願望與要求。從曆史作用來看,這是當時繪畫的中堅,優良傳統的主流。(4)南宋以後的一百多年,是馬夏院體山水畫發展的時代,別樹了新的時代風格,是山水畫發展史上的重要曆史紀程。
宋代的工藝美術,在中國美術史上也是一大轉變時期,有獨特成就。其中陶瓷工藝的成就特別突出,在陶工藝史上,宋代的單色釉高度發展,不論是豆青色,還是象青玉、象象牙白一樣的色調,或是象湖澄碧水的色感,加上造型的優雅風格,成為世界工藝史上傑出的典型。“宋瓷”,也是官窯民窯互相鬥豔爭麗的結晶。他如絲織工藝也有普遍發展,加金技術成熟,緙絲和摹仿名人書畫的刺繡,同其他金屬工藝和民間漆器、建築彩畫一樣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就宋代工藝美術中裝飾紋樣的特色來看,由於工藝製品的精益求精,其裝飾特色也就很自然地一洗隋唐自由奔放、豪邁壯麗的風格,代之以巧密工整、玲瓏纖麗的作風。其表現格式形成兩大主流,即開始盛行的滿地規矩圖案,和進一步成熟的纏枝花圖案。另外,新興的吉祥如意圖案,開明清工藝裝飾的先河。
五代兩宋是唐代之後中國繪畫史上又一燦爛輝煌的鼎盛時期。雖然上承唐朝的五代與下啟元代的南宋都在繪畫發展中具有繼往開來的特點,但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繪畫領域許多變化是前所未有的。皇家畫院的創立,畫學的興辦,文人士大夫繪畫的興起,以及適應民間需要的商品性繪畫的興盛,都是這一時期重要的美術現象。山水、花鳥畫的成熟與地位的上升,水墨畫的發展,各科畫家對“真”的致力與“形似”能力的提高,詩歌、書法對文人畫以至宮廷繪畫的滲入,作品由偏重描寫客體到有意識地展現主體,集中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繪畫的發展變異。
五代繪畫的承前啟後
顧閎中、周文矩的人物畫
人物畫以顧閎中、周文矩最有代表性。
顧閎中(約910—980年)南唐中主、後主時的畫院待詔,為當時享有盛譽的人物畫家。他所作《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描寫當時現實中真人真事的作品,反映了統治階級的矛盾和主人公在特定政治環境下的無奈與故作放浪,具有深刻的主題和較高的藝術水平。該圖絹本設色,縱28.8厘米,橫332.5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主人公韓熙載出身北方豪門,入南唐官至中書侍郎。南唐統治日趨衰落,韓熙載曾想有所作為,但不被采納。至李後主國勢更衰,而北方趙匡胤卻日漸強大,熙載因而“恥為之相,故以聲色晦之”,後主“頗疑北人,多以死之”,但卻想起用韓熙載,韓熙載為免不測,特意“放意杯酒間,竭其財,致妓樂殆百數以自汙”。後主欲觀其態度而不可得,“乃命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這便是該作的由來。
畫麵分五個場麵,可分別取名為聽琴、觀舞、休憩、賞樂、調笑(散宴)。五部分之間以屏帳等間隔,既相互連接又各自分開。全卷共刻畫人物46個,主人公在五個場麵中都有出現。畫麵中樂曲悠揚,舞姿曼妙,觥籌交錯,笑語喧嘩,然而主人公韓熙載卻似乎有幾分痛苦和矛盾,流露出一種沉鬱寡歡的心情。作者用畫筆恰如其分地刻畫出如此有深度的內心世界,這在五代以前的人物畫中還很少見。作品顯示了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巨大進步。
作品用連環畫式的構圖,一方麵有利於人物的刻畫,另一方麵使畫麵具有節奏感,各組人物或多或少,或正或側,或高或低,體現了作者的匠心。此外,該作在用筆設色方麵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韓熙載的胡須,勾染結合,富於蓬鬆的質感,衣紋用筆則如屈鐵盤絲,既嚴謹又灑脫,柔中有剛,很見筆力。畫麵以濃重色調為主,間以適度的淡彩,變化自然。絢麗的色彩與熱鬧的場麵都為反襯空虛憂鬱的主人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