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之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繼續同德軍占領者作戰。至1945年初,他們解放了大部分國土,但敵人仍占據波斯尼亞的部分土地以及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下一步的作戰條件對南斯拉夫來說將是非常有利的。
其首要的原因是,南德雙方兵力對比上,南軍已居優勢地位。在1945年初,在結束性戰鬥的準備階段,南斯拉夫武裝力量也進行了改組,改編為第1、第2、第3集團軍,3月份又增編了第4集團軍。至此,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共有57個師(平均每個師8000~12000人)、1個坦克旅、1個騎兵旅、16個炮兵旅和3個M程兵旅,以及49支遊擊隊。從此南斯拉夫部隊和兵團在敵人後方展開鬥爭的地點、時間和任務通常都與從正麵進攻的南斯拉夫軍隊的行動相配合。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連同遊擊兵團一起,計65萬人。而南斯拉夫境內的法西斯德軍計約40萬人。此外,協助他們作戰的還有由當地的烏斯塔施一多莫勃蘭軍隊、遊擊隊及另一些叛變分子組編的隊伍約19萬人。德軍正規部隊與當地部隊、遊擊兵團和一些叛變分子組編的隊伍加在一起,還不到60萬人。
其次的原因是由於,同盟國特別是蘇聯對南斯拉夫的援助大為增多。從1944年底至1945年初,蘇聯按照與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員會的協議,提供了12個步兵師和2個航空兵師所需要的武器與裝備。一個由南斯拉夫人組成的南斯拉夫坦克旅配備了蘇聯的T-34坦克,並經過蘇聯專家培訓,頗有戰鬥力。根據蘇聯政府命令轉隸南斯拉夫司令部的維特魯克將軍的航空兵集群,於2月份培訓南斯拉夫飛行員288名、技術人員345名。在南斯拉夫其他部隊和兵團擔任顧問的蘇聯軍官,也都把蘇軍與德軍長期鬥爭積累下來的豐富戰鬥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戰友們。
另外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南斯拉夫已建立起前線需要的鞏固後方。在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為部隊和兵團補充人員和武器的緊張工作,修築了鐵路和公路,企業、礦場和醫院也開始恢複。
所有這一切,加速了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早日到來。
1945年1~2月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與因蘇軍向西推進而被迫撤往奧地利南部邊境及匈牙利的E集團軍群的部隊和兵團作戰,粉碎了莫斯塔爾市區的德軍和烏斯塔施一多莫勃蘭軍隊,解放了黑塞哥維那等要地。3月1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改稱為南斯拉夫軍,海軍改稱為南斯拉夫海軍,最高參謀部改組為總參謀部。國內政治生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3月7日,南斯拉夫民主聯邦臨時聯合政府宣告成立。政府的絕大部分成員來自人民解放陣線,共產黨的代表起領導作用。鐵托任政府首腦兼國防部長。該臨時聯合政府很快就得到了蘇聯、美國、英國和其他大多數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承認。而新政府把徹底解放南斯拉夫視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使命。
為了達到徹底解放南斯拉夫的目的,在南軍的最高指揮部經過多方研究,決定第3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攻打班亞-盧卡、卡爾洛瓦茨和新梅斯托,第4集團軍進攻裏耶卡和的裏維斯特。最後,南斯拉夫軍隊應完成包括伊斯的利亞半島、斯洛文尼亞沿海的裏雅斯特的全部國土的解放,並為合圍和徹底殲滅宜集團軍群創造條件。各集團軍的任務是:第3集團軍擊敗德拉瓦河敵軍的抵抗,第四集團軍擊敗文科夫感地域的敵軍,然後在德拉瓦河和薩瓦河之間向西發展進攻,造成從北麵和酉北麵包圍敵人的態勢。第4集團軍突破烏納河與亞得裏亞海之間的防線,並向的裏雅斯特及其西北麵實施迅猛的進攻,解放的裏雅斯特,造成從西南麵包圍敵人的態勢。第2集團軍在戰線的中間地段向多博伊、班亞-盧卡和卡爾洛瓦茨方向實施正麵突擊,牽製對峙之敵,不讓其把軍隊調至翼側阻撓南斯拉夫第1、第3和第4集團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