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解放東南歐(4)(3 / 3)

從1944年12月27日至1945年1月18日,蘇軍進行了解放首都東部—佩斯的戰鬥,從回月22日至2月13日進行了解放首都西部——布達的戰鬥。城內戰鬥由專門組建的布達佩斯集群進行。此役全殲德軍18.8萬人的集團,解放了布達佩斯。

在艱苦的布達佩斯之戰結束後,為了對維也納方向實施強有力的進攻創造可實現勝利的條件,蘇軍抽調出大量的兵力,而德軍布達佩斯集團遭蘇軍圍殲後,南斯拉夫境內敵軍交通線便處於蘇軍的直接威脅之下,致使德軍統帥部被迫作出了加速撤退軍隊的決策。

蘇軍烏克蘭第2、第3方麵軍於1945年2月13日結束布達佩斯戰役後,即著手準備向維也納方向發展進攻。德軍統帥部拚命抓住每一小塊土地不放,企圖贏得時間以逃避徹底的毀滅。2月月中,德軍統帥部從西線阿登山脈抽調裝備有最新式坦克的黨衛軍坦克第6集團軍至巴拉頓湖地域,為轉入反攻準備條件、在烏克蘭第3方麵軍(近衛第4集團軍,第26、27、57集團軍,空軍第門集團軍及作戰上隸屬方麵軍的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當麵,敵人集中了南方集團軍群和E集團軍群所屬對個師(其中10個坦克師)、5個戰鬥集群、1個摩托化旅、4個強擊火炮旅,計有官兵43.1萬人、火炮563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877輛(門)、裝甲輸送車900輛、飛機850架。敵軍在坦克和強擊火炮方麵占優勢,總數為蘇軍的21倍。德軍統帥部妄圖粉碎烏克蘭第3方麵軍,恢複多瑙河防禦,繼續盤踞匈牙利的石油產地,消除對奧地利工業區和德國南部工業區的威脅。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以烏克蘭第3方麵軍實施頑強而積極的防禦,疲憊和消耗敵軍突擊集團,爾後向維也納方向發展進攻。方麵軍編成內計有37個步兵師、6個保加利亞步兵師、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共有官兵約40.7萬人、火炮70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07輛(門)、飛機965架。方麵軍的戰役布勢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由近衛第4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第26、第57集團軍編成,第二梯隊為第27集團軍,而近衛第1機械化軍、近衛第5騎兵軍步兵第84師和6個炮兵旅為方麵軍預備隊。方麵軍的基本兵力集中在敵主力可能進攻的近衛第4集團軍和第26集團軍的防禦地帶。防禦計劃擬定了數種行動方案,並根據敵軍可能實施的突擊情況,在現地一一進行過實兵演練。在陸軍防禦作戰中,由烏克蘭第3方麵軍所屬空軍第門集團軍和烏克蘭第2方麵軍所屬空軍第5集團軍一部實施火力支援。

被蘇軍打得焦頭爛額的德軍處境愈來不妙,長此以往,極有覆滅的危險,為了求得緩氣之機,於3月5日夜組織了一場較為猛烈的進攻。而蘇軍寸土必爭,進行了頑強殊死的防禦。激烈戰鬥持續了10天10夜,雙方參戰兵力超過80萬人、火炮12500餘門,坦克和強擊火炮約1300輛(門)、飛機1800餘架。蘇軍廣泛機動預備隊和炮兵,各部隊和兵團堅忍不拔,積極防禦,致使敵人一籌莫展。德軍隻取得了一些戰術成果,即楔入蘇軍韋倫采湖以南的防禦12公裏,楔入沙爾維茲運河以西的防禦約30公裏,德軍損失4萬餘人、坦克和強擊火炮約500輛(門)、火炮300門。遭重創後,德軍於3月15日被迫停止進攻,轉入防禦。通過巴拉頓湖戰役,蘇軍完全粉碎了德軍統帥部在蘇德戰場南翼阻止蘇軍進攻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