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第十一九地篇(2)(2 / 3)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成安君沒有采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還有三十裏的地方,停下來宿營。半夜傳令出發,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麵紅旗,從隱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隱蔽著觀察趙國的軍隊。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衝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也隻好回答道:“好。”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地形築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的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韓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戰鬥隊列。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天剛蒙蒙亮,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後再和趙軍激戰。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進入河邊陣地,全軍殊死奮戰,趙軍無法將他們打敗。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等到趙軍傾巢出動去追逐戰利品的時候,就火速衝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漢軍的兩千麵紅旗。這時,趙軍已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將領們,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而逃,趙將即使誅殺逃兵,也無法阻止。於是,漢兵前後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麵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說過的,隻不過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眾位將領聽了都十分佩服,說:“這正是我們趕不上您的地方啊!”

韓信井陘之戰中的“背水一戰”與項羽在巨鹿之戰的“破釜沉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將自己一方的士兵逼入絕境,借死地激發出士氣,從而戰勝了比自己人數眾多的敵人。

【故事二】

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紅巾軍三萬人由和州乘戰船千艘渡過長江,攻占牛渚磯,大量糧食到手。紅巾軍中有很多將士是和州人,時值和州大災,糧食奇缺,和州的將士都想把糧食運回家鄉,不願繼續進軍。朱元璋遂與大將徐達、常遇春商議道:“退返和州,前功盡棄,而且再要攻取牛渚磯也並不容易,如今隻有斷絕將士們的歸心,不然如何幹一番大事業!”

隨後,朱元璋傳令親信將士趕到江邊,然後將停泊在江邊的千餘艘戰船的纜繩砍斷,放任戰船順江而下。轉眼間,戰船便消失不見了。將士們都目瞪口呆,不知主帥為什麼要這麼做,朱元璋對他們道:“我們如果要幹大事,就不能貪圖一時的安樂,太平城就在這附近,我們先攻下它立足,然後再攻金陵,成就大業!”

將士們麵麵相覷,但戰船盡失,已無退路,隻好一心一意跟著朱元璋去進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將鄂勒哲布哈從未遇到過如此不要命的隊伍,不久就逃之夭夭,紅巾軍奪取了太平城,有了立足之地。此後,朱元璋迅速進軍,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終於在公元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朱元璋為絕部下將士的歸心,用斷絕後路的方式來使他們不再後顧,勇往直前。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