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聞西夏軍來攻,命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數萬,自鎮戎軍經懷遠城、得勝寨,抵羊牧隆城,出西夏軍之後,伺機破敵。如不利於戰,則據險設伏,待西夏軍回師時截擊。西夏軍逼懷遠城,任福率軍到達懷遠城,正遇上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與西夏軍隊戰於張義堡南,殺死幾千西夏軍隊,西夏也不斷增援。任福軍趕到當地支援,西夏軍佯敗,誘宋軍追擊。任福、桑懌丟棄輜重,輕裝尾隨。黃昏,屯好水川。朱觀、武英部屯籠洛川。相約次日會兵川口,合擊西夏軍。十四日,任福、桑懌引軍循川西行,至羊牧隆城東五裏處,發現道旁放置數個銀泥盒,將盒打開,百餘隻帶哨家鴿飛出,恰為西夏軍發出合擊信號。宋軍來不及排兵布陣,即遭西夏騎兵衝擊。自辰時交戰到午時,宋軍潰敗,宋軍將士戰死一萬零三百餘人。任福身負重傷,小校劉進勸他投降,任福大聲喊道:“吾為大將,兵敗,以死報國耳!”遂絕喉而死。其子任懷亮戰死,桑懌、劉肅、武英、王圭、趙津、耿傅均戰死。此役宋軍幾乎全軍覆滅,僅朱觀所部千人逃脫。西夏軍獲勝後,聞宋環慶、秦鳳路派兵來援,遂回師。
此戰中西夏軍對宋軍的策略也仍然是佯敗——誘敵追擊——設伏,但是宋軍將士力戰身死,決不投降,仍然可歌可泣。
【原文】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譯文】
施行沒有規定的獎賞,頒布不拘常規的號令,約束三軍之眾,就如同使用一個人一樣。調動士兵去作戰,但不告訴他們整個計劃。隻告訴士兵有利的方麵,卻不告訴他們有害的方麵。把他們投入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奮力存活下來;把他們投入瀕死的絕境,然後才能殺出一條生路。兵眾陷入凶機四伏的困境,才會認真麵對勝敗之數。
【解析】
前麵孫子說過“死地則戰”,此處“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恰為“死地則戰”的解釋。人在抱著必死之心時會激發出無盡的潛能,但是這句話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像上麵提到的馬謖就死抱著這句話卻不考慮實際情況,同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所產生的效果完全相反。
【故事一】
公元前205年,項羽在彭城大敗劉邦,起初聯合攻楚的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反漢降楚,齊、趙也相繼與楚講和,魏王則借探親為由回到自己封國後就與劉邦斷絕了來往。劉邦遂於八月派韓信攻魏,韓信攻破了魏國,俘獲魏王豹,定魏地為河東郡。之後劉邦又命張耳與韓信聯合向東進兵,北擊趙地和代地。很快,代被擊敗,代相夏說被擒,韓信和張耳又乘勝領著數萬軍隊東下井陘,攻打趙國。趙王歇、成安君陳餘聽說漢軍來攻打自己,忙忙將近二十萬軍隊集結到井陘,等待韓信前來與之決戰。
這時,廣武君李左車對陳餘建議說:“我聽漢王的將軍韓信自從渡過西河,俘虜了魏王,生擒了夏說,剛剛又在閼與戰勝了代兵,喋血千裏。現在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可是,我聽說千裏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麵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裏,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騎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他們向前不得戰鬥,向後無法退卻,我出騎兵截斷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
然而成安君陳餘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陰謀詭計,說:“我聽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跋涉千裏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如果我們堅守不戰,敵人後續的增援力量到來,又怎麼對付呢?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遂不采納廣武君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