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第十三用間篇(3 / 3)

【故事二】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繼老將廉頗之後的著名將領,因長期駐守趙國北方邊防,拯救趙國於危難之中,被趙王封為武安君。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將王翦和楊端分兵兩路進攻趙國,趙王遷命李牧和將軍司馬尚領兵阻擊秦軍。秦將王翦久經沙場,李牧與他交戰一年之久,雙方各有勝負,相持不下。

秦軍攻戰,遠離本土,時間長了,後勤供應發生了困難,而且士兵厭戰情緒高漲。秦王嬴政為了盡快結束戰爭,決心用離間計除掉李牧。趙國的謀士王敖是受秦王嬴政的命令潛伏在趙國的間諜。王敖接到嬴政的密令後,借故來到王翦的軍營,讓王翦給李牧寫一封講和罷戰的書信,派使者去送給李牧。王翦心領神會,王敖走後他立刻就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到李牧營中,李牧不知是計,於是回了封信,派使者送給王翦。從此以後,雙方的使者頻繁往來,為和談的條件“討價還價”。

王敖回到趙國都城邯鄲,拿出秦王派人送來的金銀珠寶,四處活動。王敖早就探知趙王最寵信的大臣郭開是個貪得無厭的人,於是便投其所好,大批大批的奇珍異寶往郭開府上送去。郭開每每設宴款待,酒酣之後,無所不談。一天,王敖對郭開說:“李牧在與王翦秘密來往,據說,秦王答應李牧,破趙之後,會封李牧為代王。”

郭開得知這一消息,認為是向趙王邀寵的好時機,急忙報告給趙王。趙王半信半疑,派人去李牧處察訪,果然發現了李牧與王翦來往的許多信件。王敖乘機對趙王說:“李牧駐守北疆,十幾萬匈奴人都不是他的對手,四年前肥下一戰,把占優勢的秦軍打得大敗而退。如今王翦隻有幾萬人馬,他卻按兵不動。這不是有心叛變投敵是什麼?”趙王遷認為王敖的話有道理,派使者到李牧大營中傳令:升趙蔥為大將,接替李牧的兵權。趙蔥倚仗郭開做靠山,強行接管了李牧的兵權並將李牧殺害。王翦得知李牧已死,揮兵長驅直入。趙蔥指揮不利,趙軍大敗,趙蔥也死了,秦軍大獲全勝。

因為間諜的圈套而錯殺大將,這個結果實在過於沉重,由此也可證明間諜可以發揮何其大的作用。

【故事三】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封宋朝的投降官員劉豫做大齊皇帝。以後劉豫多次配合金人攻打宋軍,成為宋軍北伐的最大障礙。於是宋將嶽飛決定設法除去劉豫。他了解到劉豫與金將粘罕狼狽為奸,金國元帥金兀術對此十分嫉恨。於是就想利用敵人的矛盾來鏟除劉豫。恰好宋軍捉到一個金兀術派來的間諜,嶽飛便故意將他當作是自己派出去的使者,責問他說:“你不是張斌嗎?前些日子派你送信給劉豫,要他設法把金兀術引誘出來。不料你竟一去不複返。我隻好又派人去聯係,劉豫已經答應到冬天把金兀術引誘到清河和我共同夾擊。”間諜怕嶽飛殺死他,也就順水推舟,冒認張斌,嶽飛要他再給劉豫送信,信中敘述謀殺金兀術的事,封成蠟丸。然後囑咐間諜說:“我饒恕了你,這回你一定要把信送到。”這個間諜以為既保住了性命,又竊得重要情報,心裏暗暗得意。回到金國,就迫不及待把信獻給兀術。兀術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撤銷了劉豫的皇帝名號,並將他充軍到臨潢,清除了宋軍的一個心腹大患。

五種間諜中有一類叫做死間,是故意製造假情報,通過己方間諜將假情報傳給敵間,誘使敵人上當,嶽飛所使用的方法類似於這種,隻不過中間省略了己方間諜,而是直接由大將出馬,裝作不辨敵我,其目的是務必讓敵人將自己故意“泄露”的假情報當做珍貴不易獲得的真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