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附錄如何提高智謀水平(5)(2 / 3)

(四)加強心理修養

心理修養是指人們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而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磨煉的過程。智謀心理修養對於健康智謀心理品質的形成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內在”的一種磨煉。在事物發展變化中,內因起決定作用。客觀環境再優越,訓練方法再科學,也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人們還必須重視心理的“內在”修養,自覺進行艱苦的磨煉,爭取做一個有高水平智謀素養的人才。

進行智謀心理修養的途徑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善於通過實踐進行自省。自省是淨化心靈、提高心理品質的有力武器。曾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值得重視的是,自省必須在實踐中進行,沒有實踐,坐在那裏苦思冥想,想一輩子,恐怕也不會有什麼提高。通過實踐進行自省,最重要的是嚴於解剖自己,切實搞清自己在智謀心理品質上的優長與缺點。如果不認清自己的優長,就無法在智謀運用中揚長;不了解自己的弱點,就無法在智謀運用中避短。事實上,一個指揮人員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缺點,本身就是一個優點,如果掩飾了一個缺點,實際上又增添了一個缺點,即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點。曆史事實證明,經常用自我反省的方法進行智謀心理修養,就能及時把一些智謀運用中的心理缺陷彌補起來,最終實現提高和完善智謀心理品格的目的。二是善於效仿他人優長,以補己短。通過自省認清了自己的優長和不足,這還不夠,還要善於借鑒他人好的品質,彌補自己的不足。很多人喜歡效仿古今中外名人的氣質、性格、意誌等智謀心理優長來充實完善自己,這是一種極佳的方法。因為這種效仿能夠通過直接的比較鑒別,比較容易發現自己的缺陷,並找到克服這些缺陷的方法和途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效仿絕不是簡單地模仿,而要客觀分析他所效仿對象所處的環境,他所麵對的客體,他設謀定計時真實的心理反映,然後取其精華,為己所用。當然,效仿的對象也不是隻能局限於那些名人,也可以把視野放得更寬一些,周圍的一切有著優良智謀心理品質的人,都可以效仿,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正是此意。總之,如果能夠做到集眾人之長於一身,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智謀心理品質。三是要講究方法,按規律辦事。做任何事,都有個方法的問題。可以說,沒有好的方法,辦什麼都事倍功半,有了好的方法,辦什麼都事半功倍。曆史上一些善於進行自我心理修養的人,常把一些名言警句或貼於案頭,或銘記於心,借以提示、激勵、約束自己,以達到強化意誌力、增強自覺性的目的。這是一個好的方法。有的人,喜歡把自己的心理缺陷當成座右銘,在情緒激動時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以加強性格陶冶,保持思維的理智性,這也是一種好的方法。有的人,心情煩躁的時候,借助下棋、釣魚、吟詩賦詞等活動,穩定心緒,這也不失為好的方法。仔細研究這些方法可以看出,它們都是把握心理規律,按規律辦事的結果。因此隻有善於把握心理修養的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智謀心理品質。

練眼

有了很深的學識,很寬的胸懷,很大的膽子,還要有深遠的眼光。跟光深遠對於一個智謀者十分重要。眼光深遠,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天,曾國藩在家裏吃完飯出去遛彎,李鴻章帶了幾個人要推薦給他。到他府上一看,他出去遛彎了,這幾個人就站在過道的走廊裏等候。曾國藩從外麵穿廊而過,又回到正堂,李鴻章跟著就進來了,說我給老師領幾個人來,想請你見一下。曾國藩說,哦,就是門外的幾個?他說對。曾國藩說,我看過了,在我右邊的那一位,我走過來的時候跟我點頭哈腰,兩眼亂閃,我一走過去,他的腰馬上就直起來了,這個人是反複無常的小人,不可重用。我左邊這個人,我進來的時候向我鞠躬,鞠得很深,我走過了以後,他還沒有起來,我已經進了大堂,已經要落座了、轉彎了,他的腰還沒有伸直。這個人為人赤忠,老成,可信,管錢、管物、管人都行,可為管家。後麵那一位大漢子,腰杆繃直,目不斜視,這個人剛直不阿,可以領兵為將。此後不久三個人的表現正如曾國藩所言,一點兒不差。當然,曾國藩這種觀察人、考察人的方法對於現代幹部的考察使用來說不太合適,但在當時那個特定的時代下,是相當獨到,也是相當高明的。民間相親上當的故事中,塌鼻子要用花來掩飾,瘸子要用騎馬來掩飾,就是相親者不會觀察,不善觀察。如果有曾國藩的眼光,你騙得了他嗎?一眼就看穿了。我們練眼,不妨學學那些老中醫。我認為老中醫觀察事物的方法非常對頭。中醫的基本原理就是“望聞問切”,首先就是用觀察的辦法看病人。隔老遠走過來一個病人,老中醫根據病人是什麼穿戴,什麼走相,就能看出這個人是什麼家世,什麼階層,甚至於什麼職業。大家不信嗎?打魚的、砍柴的,或者城裏玩鳥的那些紈絝,走路都不一樣,穿戴都不一樣。我們看小品,趙本山演的那個農民企業家,他剛進城時穿著西服,卻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