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子田的播前準備
種子田的播前整地總的要求是土壤疏鬆,耙平耙細。柱花草種子細小,要求有良好的發芽條件,另外,還要求雜草少,保墒良好,以利於出苗和苗期生長。
種子田的播前整地工作十分重要。由於柱花草種子小而輕,貯存的營養物質不多,種子萌發及幼苗期的生長發育都較緩慢,對於播前的土壤耕作要求較為嚴格。
總體說來,播前的整地工作應盡可能達到“細、平、鬆、緊、深、淨、墒”的要求,以創造一個良好的播種條件,保證幼苗順利出土。
1.耕地
耕地可改善土壤的物理狀況,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等因素,創造適合於柱花草種子發芽和根係發育的土壤條件,增加土壤的透水性、通氣性,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一般要耕深>25cm,耕後達到深、平、碎、淨。
2.耙地
耙地起破碎土塊、疏鬆表土、保水、提高地溫、平整地麵、掩埋肥料和根茬、滅草等作用,達到保墒,為播種創造良好的地麵條件。耙地應在深耕後及時進行,也可根據墒情在種植前進行。
3.耱地、鎮壓
耱地有些地方亦稱耮地或蓋地,其主要作用是平整地麵、耱碎土塊、耱實土壤,進而使土壤粗細均勻。在質地疏鬆、雜草較少的土地上,有時在翻耕後,以耱地代替耙地。有時在鎮壓過的土地上進行耱地,可以保墒。潮濕的土壤一般不進行耱地作業,以免壓實土壤,導致幹硬板結。而鎮壓一般在播種前進行,使土表變緊,起到保墒的作用,適當提高土壤緊密度,調節土壤通氣和溫度狀況,並通過增強毛細管作用而增加耕層含水量,為播種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對土質黏重、土塊較多、墒情不足的土地宜重壓、多壓。
播種前雜草防治也很重要,一般采用化學防治方法,經濟有效,可於播種前三周使用氟樂磷之類的除草劑,施藥後旋耕使除草劑與表土充分混合,使埋藏在土裏的雜草種子在萌發前就被殺死,達到雜草防治的效果。
二、播種技術
柱花草的播種,具有較強的季節性,適時播種不但能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還能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和豐產,減少病蟲害。柱花草種子在土壤濕度大於0.1MPa時迅速發芽,但在幹熱氣候條件下,大雨後沙土表麵會迅速幹燥,導致發芽的柱花草種子變幹。一般來說,在生長季開始時播種,種子產量最高。播種太早,往往會由於旺盛的營養生長而引起牧草的倒伏,降低牧草種子產量;播種太晚,往往由於不能充分生長而引起單位麵積枝條數目不足,導致種子產量降低。不同天氣狀況下播種,對柱花草種子產量也有影響,如西卡糙柱花草在雨季中期播種時種子產量最高。
柱花草種子生產多采用無保護的單播方式,條播,不建議采用撒播方式。條播可以節省種子,便於防治雜草和去雜,有利於保證水分、養分和光照的均衡供應。條播行距一般為50~60cm,土壤肥力低或幹旱時,行距以20~30cm較適宜。反之,土壤肥力較高,耕作條件好時,行距可擴大至1m以上。
三、基肥
柱花草的生長需要有足夠的氮、磷、鉀、鈣及其他營養元素,特別是在苗期,根瘤尚未形成,無法通過根瘤菌固氮來吸收氮素,因此播種前必須施入一定量的基肥,一般每公頃施磷肥225~450kg,有機肥7500~15000kg。
四、播種
(一)種子處理
柱花草種子種皮透水性差,表麵有一層蠟質引起種子硬實。圭亞那柱花草的硬實率通常在45%~70%,有鉤柱花草、西卡糙柱花草的種子硬實率更高,若不在播種前進行處理,往往會產生出苗不齊或者不出苗的現象,為了提高出苗率、保證播種質量,播種之前一般采用“柱花草種子藥液浸種消毒技術”對柱花草種子進行處理,首先用80℃熱水浸種2~3min,取出濾幹後陰幹,然後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800~1200倍的多菌靈水溶液浸種8~10min,撒在陰涼的地方陰幹即可播種,這樣既可殺死由種子攜帶的病菌,又可打破種子的硬實,使柱花草發芽率達到95%以上。
(二)接種根瘤菌
有條件的還可將種子接種根瘤菌作丸衣化處理。可用作種子丸衣的材料很多,例如,碳酸鈣、磷礦粉、白雲石、石灰石、石灰、石膏、雲母、矽鈣土、滑石粉、木炭、膨潤土、鋁礬土、磷灰石、爐渣等。丸衣材料的選擇標準是:不溶性高、價格便宜、pH低於5.5或高於8.0,為了易於黏結,丸衣材料必須粉碎得很細(300目)。至於選擇什麼樣的丸衣材料,可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材料來源而定。目前,在我國南方選用鈣鎂磷肥或磷礦粉比較合適,在酸性土壤上采用石灰作丸衣材料,能充分保護接種在種子表麵的根瘤菌。用爐渣作丸衣材料時,以選用中性或弱堿性爐渣較好。由於丸衣中接種了根瘤菌,豆科牧草可通過共生固氮得到氮素,所以在丸衣中不必加入氮肥,可加入少量鉀肥,但必須加入磷肥和微量元素,常用的磷肥是鈣鎂磷肥或磷礦粉,也可加入少量的磷酸二氫鉀。如果一定要用過磷酸鈣作丸衣材料時,則可與石灰混合使用,這樣能減少根瘤菌的死亡率。種子與包衣之間靠黏著劑黏結。黏著劑不但有黏結作用,還有保護根瘤菌的作用。柱花草的種皮內含有一種對根瘤菌有毒害作用的物質,根瘤菌直接接觸種皮會降低其成活率,黏著劑則能把根瘤菌與種皮隔開。常用的黏著劑有阿拉伯膠、甲基纖維素、甲氧基與乙氧基置換樹膠、塞內加爾天然樹膠、聚乙烯醋酸酯、聚乙烯醇、多脲乙烷或聚乙烯脲、鬆香等,也有用動物血來作黏著劑的。阿拉伯膠是一種良好的黏著劑,但其不足之處是酸性高(pH4.5~6),價格貴。
常用的阿拉伯膠為無防腐劑及淺色的,其常用濃度為40%;甲基纖維素的優點是能在常溫下溶於水,其缺點是在潮濕情況下耐抗性較差,其常用濃度為5%。
接種根瘤菌是提高柱花草產量的關鍵措施,製法是用0.1kg羧甲基纖維素,慢慢加入2.4kg水中,邊加邊攪拌,並加熱成糨糊狀液體。待糊狀液體冷卻後,加入根瘤菌劑,每千克柱花草種子需加根瘤菌劑0.1kg,加後充分攪勻,便成黑色糊狀物。若量不大,則可選用人工拌種;若需加工的種子量很大時,則可選用大型丸衣化機。一般以選用0.4m3容積的丸衣化機為宜,每次能加工種子40kg。若每次加工的種子量過大,則會使丸衣化不完全。①人工拌種:將所需接種的柱花草種子堆放在水泥地板上(量少可用臉盆盛裝),倒入黑色的“羧甲基纖維素+根瘤菌劑”糊狀物(一般每千克種子需上述混合的黑色糊狀物0.2~0.3kg),充分拌勻,使每粒種子都能沾上黑色糊狀物。接著在拌了根瘤菌劑的種子中,按柱花草種子重量,每5kg種子加入熟石膏粉或磷礦粉1kg,邊加邊攪拌,直至形成不結塊的白色分散小粒,稱為丸衣化種子。② 機械拌種:把需要丸衣化的種子放入攪拌機攪拌,然後把拌有根瘤菌的黏著劑溶液倒入攪拌機與種子一起攪拌。1~2min後,當每粒種子都沾上拌有菌劑的膠液時,再加入拌有微量元素的鈣鎂磷肥或磷礦粉等丸衣材料,同時不停地攪拌,直到種子完全丸衣化並鬆散不結塊為止。通常攪拌1~2min即可。若想使丸衣硬度大一些,則可適當延長攪拌時間。但攪拌時間過長,丸衣過硬,容易破裂而脫落。若丸衣不能很好地與種子黏合,則可適當地多加些膠液。若種子太濕,有結塊現象,則可多加些丸衣材料。良好的丸衣種子應具備如下特點:種子完全被丸衣材料包裹,顯得幹燥,沒有鬆散的丸衣材料留在表麵以至使它呈粉狀。丸衣種子的堅實度以掉到地板上不致損壞為宜。幹燥丸衣種子應經得住用手指輕微滾動。丸衣種子做好後必須晾幹,晾幹後即可包裝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