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柱花草種子生產田的建植與管理(2 / 3)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經多年研究,從全國各地收集的根瘤菌材料中篩選出5個高效固氮根瘤菌株,分別為RY1(Bradyrhizobium SP.RY1)、RY2(Bradyrhizobium SP.RY2)、RY3(Bradyrhizobium SP.RY3)、RY4(Bradyrhizobium SP.RY4)和RY5(Bradyrhizobium SP.RY5),並申請了發明專利(專利號分別為ZL200910214318.9、ZL200910214315.5、ZL200910214317.4、ZL200910213319.3和ZL200910214316.x),這些高效固氮根瘤菌的取得為柱花草根瘤菌拌種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利用這些高效固氮根瘤菌株聯合培養出草專用根瘤菌,並以此生產營養更全麵的柱花草種肥,按1∶10的比例與柱花草種子混勻後播種。

用根瘤菌直接接種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根瘤菌不要在太陽下暴曬,以免殺死根瘤菌,因此,拌種時宜在陰暗、溫度較低且不過於幹燥的地方進行,拌種後立即播種或覆土;②播種前,為了防治一些病蟲害,常會先噴灑藥物以達到預防效果,但這些藥物有可能對根瘤菌也是有毒害作用的,當根瘤菌與化學藥物處理過的種子拌種後應隨拌隨播,如果根瘤菌與化學藥劑接觸30~40min,根瘤菌極有可能被殺死;③已接種的種子不能與生石灰或高濃度的肥料接觸,其標準是肥料的數量和濃度不能損害種子的萌發,就不會損害根瘤菌;④大多數根瘤菌適於中性或微堿性土壤,過酸的土壤對根瘤菌不利,如果是酸性土壤,則可在播種前根據不同需求撒入適當的石灰;⑤根瘤菌不適於幹燥土壤,拌過種的柱花草種子不能播於太幹燥的土壤上,在幹燥的土壤中,根瘤菌的活力僅幾個小時就會消失,此外,土溫過高也會影響拌種的效果,因此,排水、通氣良好的土壤也是根瘤菌固氮的重要條件之一。

(三)播種方式

柱花草種子田的播種方式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一般在常規種子大麵積生產中采用直播,直播又包括條播、撒播、穴播、點播等幾種形式,柱花草種子生產時通常采用條播的方式進行直播。

1.條播

在種子量較多時可采用條播方式進行種植,條播比育苗移栽省時省工。條播就是在種子田土地翻耕、耙碎耙平後開行種植,一般條播寬度40~100cm,播種深度1~2cm,播後自然覆土;或播種前將柱花草種子、磷肥、細土或老草地采集的細土按比例混合均勻,然後播種。一般來回重複播種一次,以防漏播或播種不勻。

2.穴播

在種子田土地翻耕、耙碎耙平後開穴種植,穴播行距60~80cm,株距40~100cm,每穴播種5~7粒種子,播種深度1~2cm,播後自然覆土。

3.撒播

種子田土地翻耕、耙碎耙平後將種子撒於地表,常將柱花草種子、磷肥、細土或老草地采集的細土按比例混合均勻,然後播種,一般來回重複一次,以保證種子盡量飛播均勻。撒播後用樹枝、掃把和竹耙等輕耙地表,使種子盡量不露在外麵,覆於少量土中。

(四)播種時間與播種量

確定播種期的主要因素是溫度,一般來說,以土壤溫度上升到種子發芽所需的最低溫度15℃時開始播種較為適宜。由於柱花草生育期較長,在適溫範圍內要力爭早播,直播可在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移栽,以清明前後為宜。

在廣東廣州,柱花草在3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播種,播種出苗時間3~6d,但7月以後播種格拉姆柱花草不能正常開花結籽。因此,平均氣溫15℃以上才適宜播種,也就是說柱花草種子生產以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上旬為宜。

播種量的多少與產量密切相關。播種量過大,株數過密,會使植株生長不良,成本也高;播種量不足,株數少,不能覆蓋地麵,雜草滋生,產量不高。柱花草種子生產田的適宜播種量,直播一般為7.5~15.0kg/hm2;育苗移栽時苗床的播種量為4~5g/m2,即每千克種子可播種苗床200~260m2,種苗可移栽0.67~1.33hm2。

五、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工作的目的在於消除影響柱花草生長的不利因素,為柱花草繁茂生長和獲得較高產量、品質優良的種子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

(一)施肥

合理的使用肥料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種子生產量的有效手段,一般以獲得近於極限種子產量的施肥量即為合理的施肥量。通常根據土壤養分情況才能製訂出施肥計劃而不致使養分成為限製種子產量的因素,同時要注意均勻施肥的重要性。

雖然柱花草有共生固氮根瘤菌有效利用全氮中的氮,但柱花草種子小,苗生長緩慢,因此,柱花草種子田在苗期可適量施入氮肥以促進柱花草幼苗的快速成長,為柱花草花芽分化和種子發育提供基礎。而在種子成熟期由於需要同化大量的氮,此時根瘤菌趨於老化,固氮能力弱,也應施入適量的氮肥,一般在海南柱花草種子田可分期施入氮肥75~112.5kg/hm2。

海南土壤多以磚紅壤沙質壤土為主,土地貧瘠且缺磷,而柱花草對磷肥比較敏感,因此,主要以施磷肥為主。尤其在苗期施用磷肥可以壯苗,在營養生長期施用可保證柱花草生長健壯和良好發育,在開花期施用磷肥和噴施稀土等微肥,可有效提高柱花草種子產量和質量。一般應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時溝施或穴施有機肥15000~22500kg/hm2。無機肥既可與有機肥同時施用,也可在接近封行時撒入種子生產田內,用量為過磷酸鈣150~200kg/hm2,氯化鉀100~150kg/hm2。在營養生長期可追施氮肥45kg/hm2,磷肥75~105kg/hm2,鉀肥45~75kg/hm2,初花期可噴施0.5%磷酸二氫鉀或其他壯果葉麵肥,每月1次或2次。有條件的地區可用柱花草專用肥,效果更好。

柱花草因品種不同,對養分的需求也不同,有些柱花草品種耐瘠瘦能力強,對養分比較敏感,而有些草種如矮柱花草雖可以種植在含磷量較低的土壤上,但對缺銅敏感。總的來說,熱帶地區缺磷現象比較普遍,花期延遲總與缺磷有關,增加磷肥的施用量會促進種子產量的提高。此外,柱花草種子生產也需要硼肥,硼與花粉管的萌發有關,可促進細胞壁的代謝和花粉管的伸長。一般認為種子生產的土壤含硼量的臨界值是5×10-7,施入量為10~20kg/hm2,以硼砂(硼化鈉)為宜,也可用0.5%的硼砂溶液葉麵噴施,結合噴施鉬酸銨效果更好。

(二)灌溉

極度幹旱會引起花芽分化減少、頂芽死亡,甚至老葉脫落、植株枯死,因此灌溉的主要作用是使種子生產處在有利於高產的環境之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柱花草種子田應將追肥和灌溉結合進行,柱花草種子產量的高低取決於單位麵積花序數、每株花序花朵數、每個花朵種子數、結實率和種子的成熟度,而這些因素的好壞則與水分和養分的供應充足、適時與否有著密切關係。所以,對種子田的追肥與灌溉,就是以促進其生殖生長為主要目的,一定要適時適量,過多過少都會降低種子產量。柱花草種子產量的基礎是在建植階段和花序分化階段奠定的,這兩個階段均可以灌溉。許多種子生產者認為,開花初期短時缺水,隨即在開花盛期保證水分的供應,可增加花朵數。在營養生長後期或初花期適當缺水對增加種子產量有一定的好處。缺水對有鉤柱花草的種子產量有限製作用,土壤水分充足時種子產量最高(5.8g/株),缺水時產量最低(3.8g/株),這可能是缺水影響花序數的分化,引起每株花序花朵數、結實率、下節莢果發育率等降低。柱花草成熟後期停止灌水有利於收獲,有些圭亞那柱花草葉麵分泌一種黏稠物質,停止灌水後可減少葉麵分泌物的數量,對收獲特別有利,地麵幹燥,也便於機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