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使是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張瑞敏卻從來沒有過絲毫鬆懈。正像他的競爭理念那樣,“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
為什麼?我們可以從張瑞敏回答某記者的問題中找出答案:“用一句話來說,我們是天天都在想著‘以變應變,以變製變’;而中國絕大多數企業都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可見,這裏的戰戰兢兢,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未雨綢繆;這裏的如履薄冰,更確切地應該說是強烈的危機意識。
在企業界,張瑞敏最推崇當代最優秀的CEO傑克·韋爾奇,稱其為市場經濟下的奇人,對他奉行的“在必須變革之前作出變革”的管理哲學,張瑞敏進行了有中國特色的運用。“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與傑克·韋爾奇所說的“對於我們的企業現在處於什麼地位,我全然沒有把握”,可謂殊途同歸。
更令人佩服的是,張瑞敏沒有像很多人那樣,戰戰兢兢到了止步不前的地步。如履薄冰的前進,無疑也是另一種勇氣。麵對某著名學者的采訪,張瑞敏說:“我們每天感覺到老是望前邊,每決定往前走一步,都不能太顧及左右的感受,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全球化。總結總結應該有好處,可以提高到理性上來認識。但我們沒有時間回過頭來停頓一下,看看走過的腳印。”
當然,“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絕對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從“吾日三省吾身”的中國傳統自律哲學中,張瑞敏悟出了著名的斜坡球體論:也即企業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就如同斜坡上的一個球體。受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和內部員工惰性導致的慣性影響,如果沒有止動力,球體勢必會下滑。如何才能使海爾這個球體在市場這個斜坡上保持不下滑乃至繼續向上,無疑需要包括危機意識、基礎管理、創新能力、決策意識等止動力。
在海爾,“斜坡球體論”又被稱為“海爾發展定律”。張瑞敏曾經對斜坡球體論有過更詳細的闡釋,他說:“斜坡球體論”是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企業界最麻煩的一個問題,就是一種標準的貫徹或者一種規章製度的要求,今天達到了,明天卻有可能退步。在外國發達企業,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要求做到什麼程度,一旦達到了,一般不會再退步。而中國企業則比較“現實”,就比如說今天要求你將桌子擦幹淨,今天做到了,明天就有可能差點,後天則幹脆不擦了。因此就必須不停地要求,也就是我說過的‘反複抓,抓反複’。”
其實,處在斜坡上的球體又何止海爾一個?每個企業、每個組織、每個人甚至我們的國家,無疑都是這樣,不進則退。你有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你有沒有相應的措施,看看那些曾經紅極一時如今卻頹然而倒的企業和個人,你一定知道應該怎麼做。
與眾不同的人才意識,“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
眾所周知,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特別是對於家電行業這樣一個技術性強、智力含量較高的產業,人才永遠都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匱乏,已是國內眾多企業無可否認的命門所在。同時也是很多企業無法更上一層樓的根本原因。可以說,人才缺乏,是國內企業的共同呼聲。於是,引用空降兵成為了國內企業界普遍認可的快捷渠道。然而張瑞敏認為,我們最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機製。張瑞敏曾經說過:“作為一個領導,你可以不知道下屬的短處,卻不能不知道下屬的長處。要能夠容人之甜美,用其所長。能翻多大的跟頭,就給搭多大的舞台。”
正如某哲學家所說:“世上沒有庸才,隻有放錯位置的人才。職業並無好壞,隻是適合不適合你。”這與張瑞敏的人才意識可謂異曲同工。張瑞敏說:海爾有1萬多人,其中有研究生,也有文化程度較低的員工,但“人人是人才”。兵隨將轉,無不可用之才。”
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張瑞敏,非常推崇三國時的劉備:雖無甚其能,但胸懷大誌的可以做到求賢若渴、愛才如命,將孔明、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蓋等文臣武將團結在自己周圍,終成西蜀大業。張瑞敏曾經不止不次充滿希冀的說:“如果海爾善於造就和使用人才,形成“人人是人才”的氛圍,我們也一定可以奠定海爾發展之基礎。”
同樣的心情,我們還可以從張瑞敏的名文《海爾是海》中看出:
海爾應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懷納百川而不嫌棄細流;容汙濁且能淨化為碧水。正如此,才有滾滾長江、濁濁黃河、涓涓細流,不惜百折千回,爭先恐後,投奔而來。彙成碧波浩淼、萬世不竭、無與倫比的壯觀!
一旦彙人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個團結的整體,隨著海的號令,執著而又堅定不移地衝向同一個目標,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
海爾應像海,因為海爾確立了海一樣宏偉的目標,就應敞開海一樣的胸懷。不僅要廣攬五湖四海有用之才,而且應具備海那樣的自淨能力,使這種氛圍裏的每一個人的素質都得到提高和升華。海爾人都應是能者,而不應有冗者、庸者。因為,海爾的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來支撐和保證。
要把所有的海爾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發出海一樣的力量。這就是靠一種精神,一種我們一貫倡導的“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精神。同心幹,不論你我;比貢獻,不唯文憑。把許許多多的不可思議和不可能都在我們手中變為現實和可能,那麼海爾巨浪就能衝過一切障礙,滾滾向前!
“人人是人才”,其初衷就是讓企業成員人人都有“公平感”,人人都有“成就感”。然而一開始說“人人是人才”,員工們反應都很平淡。原因很簡單:其中絕大多數人沒有受過高等教育,這樣他們就會想“當個小工人算什麼人才?”於是,張瑞敏再次使用了他的借力打力之術:把由一個工人發明的一項技術革新成果,以這位工人的名字命名,並且由文化中心把這件事作為一個故事在所有員工中推開。無疑,張瑞敏收到了預期效果。很快,在工人中間,興起了技術革新之風。包括諸如“雲燕鏡子”、“曉鈴扳手”、“啟明焊槍”等發明創造層出不窮,僅1998年一年,員工償便提出了多達3.7萬條合理化建議,其中被采納1.9萬條,經濟效益高達1.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