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另一家投資巨頭IDG也決定投資百度。與“德豐傑”不同,他們更看重李彥宏的謙虛務實。在考察、談判等過程中,他們發現李彥宏一直滔滔不絕地在講如何找到一些“比自己強”的技術和管理人員,而不是司空見慣的吹噓自己如何如何厲害,雖然他很厲害。當時的李彥宏表示,希望能夠找到一位“能人”擔任百度首席執行官,取代他在公司的總裁位置,以便實現百度更快更大的發展。
最終,“德豐傑”牽手IDG,於2000年9月聯合向百度度投入風險基金1000萬美元!更令人佩服的是,雖然“德豐傑”大約向百度投資了750萬美元,也成為了百度公司最大的單一股東,但是它卻隻擁有百度的少數股權。和前麵提到過的馬雲一樣,李彥宏同樣不肯賤賣自己的公司;所不同的是,馬雲是“寧死不屈”,李彥宏選擇的是未雨綢繆。
回首往事,李彥宏曾經感慨地說:“那次融資是百度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關鍵點在於,如果沒有在天使基金花完之前就著手融資,如果等到百度揭不開鍋的時候再融資,那麼百度將會陷入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的窘境,隻能自生自滅。或者出現另一種情況,也就是有投資商看到了百度的價值,說我沒有1000萬,但我有100萬,我必須要占你30%的股份。那樣的話,百度就會極為被動。因為沒有錢,我們隻能賤賣百度。而一旦百度不得不依靠這一類的投資商,那麼百度後來的路也肯定更為艱難。我想,如果沒有第二次的融資成功,百度可能挨不過‘互聯網寒冬’。”
在這裏,李彥宏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謙虛,因為在此過程中,也就是在國內互聯網企業統統陷入資金危機時,李彥宏居然對可能投資百度的人照樣挑三揀四!用他的話說就是,“絕對不能誰給的錢都要。”一直以來,李彥宏在融資過程中都堅持百度的原則,那就是投資者必須信任管理者,並且具備足夠的資源支持。這一點,尤其值得那些“有奶便是娘”的企業家學習。當然,隻有像李彥宏一樣未雨綢繆,時刻做好過冬的準備,你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企業永立不敗之地,永遠不會為五鬥米折腰,更不會導演那場現代版的“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與狼共舞,與Google的那些事兒
如前所述,技術出身的李彥宏,從一開始,帶領百度時走得是純粹的技術路線,其商業模式主要是為各大網站提供搜索技術服務,因此門戶網站不僅不是百度的競爭對手,而且還是百度的的衣食父母。及至後來百度推出自己的網站,不僅自絕於“父母”,而且隨著百度的日益強大,其與世界第一搜索大鱷Google之間的交鋒自然在劫難逃。古人雲,狹路相逢勇者勝,但最初的百度與Google相去甚遠。那麼,名不見經傳的百度,又是通過什麼手段既然成功避過了Google的鋒芒,又迅速成長為了中文搜索領域獨領風騷的後起之秀呢?在這當中,百度掌門人李彥宏的商戰謀略無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下麵就讓我們透過文字,去感受那些逝去的經典與驚險。
2001年9月,在成功“說服”了董事會後,百度推出了自己的網站。由於種種原因,百度的知名度一度名不見經傳。直到2003年李彥宏一手導演了“新浪停機”事件之後,百度的名聲才開始實現質的飛躍,訪問量也隨之大增。
李彥宏並沒有笑多久,現實是殘酷的。不久後,百度的人氣就由大起降到了大落,由於探索體驗欠佳,很多被吸引過來的眼球不久會便離百度而去。這就造成了一個慘酷的現實:訪問量越大,對百度搜索引擎的負麵評價也越大。而自2000年進入中國的Google,雖然一文錢廣告費未花,其點擊率真和美譽度卻一直是穩中有升。無論是頁麵反應速度和搜索相關性還是搜索索引量,以及網頁內容更新頻率,和Google相比,百度明顯功力不足。
要想存活下去,百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須練好內功。
百度與Google的戰鬥,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隻不過當時的李彥宏還就職於Infoseek,而Google的兩位創始人LarryPage和SergeyBrin當時還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那是在1998年4月在澳大利亞布裏斯本舉行的國際互聯網大會上,剛剛二十出頭、天不怕地不怕的LarryPage和SergeyBrin結識了李彥宏,並且借機向李彥宏提出了很多技術問題,李彥宏也毫無保留地貢獻了自己的研究心得。誰也沒有想到,不過三四年的時間,LarryPage和SergeyBrin推出的Google就一路過關斬將,其中包括李彥宏原先就職的Infoseek和另一互聯網巨頭Yahoo。及至百度推出自己的網站時,Google已是當之無愧的搜索老大。
2002年的春節,李彥宏是在極度興奮中度過的。隻在美國和老婆孩子呆了10天的他,一踏上祖國的土地就開始籌劃如何向Google報仇雪恨。最重要的是,他已經有了向Google叫板的資本:當時的百度,已經占到了中國市場80%的份額。
當然從另一方麵來說,百度叫板Google,更像是自衛。因為當時的Google,已經成為了國際上最主流的搜索引擎。已經名滿天下且在中國有了一定基礎的Google,自然不會放過中國這塊大蛋糕。也就是說,剛剛在中文搜索領域站穩了腳跟的百度,隨時麵臨著Google的挑戰,甚至是絞殺。如何抵禦Google對中國本土的進攻呢?李彥宏推出了他醞釀已久的“閃電計劃”,準備以迅雷閃電之勢,殺Google一個措手不及。
很快,一個以雷鳴為首的技術攻關“閃電計劃”小組成立了。在會議上,李彥宏提出。
“閃電計劃”上組成員要在9個月內使百度的搜索引擎在技術上全麵與Google抗衡,部分指標還要領先Google。為了方便工程師們一心攻關,李彥宏甚至為他們在辦公室裏支起了行軍床。然而就在“閃電計劃”初見成效之際,組長雷鳴卻退出了組長職位,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他的接替者則是總裁李彥宏本人。據小道消息說,李彥宏接替“閃電小組”組長也並非雷鳴留學那麼簡單,而是李彥宏對進度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