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附錄(11)(2 / 3)

太尉引兵東北走昌邑⑧。吳攻梁急,梁數使使條侯求救,條侯不許,又使使愬條侯於上。上使告條侯救梁,亞太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將輕騎兵出淮泗口⑨,絕吳、楚兵後,塞其饢道。梁使中大夫韓安國及楚相張尚弟羽為將軍,羽力戰,安國持重,乃得頗敗吳兵。吳兵欲西,梁城守,不敢西,即走條侯軍,會下邑⑩,欲戰。條侯堅壁不肯戰,吳糧絕卒饑,數挑戰,終不出。條侯軍中夜驚,內相攻擊,擾亂至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複定。吳奔壁東南陬,亞大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楚士卒多饑死叛散,乃引而去。二月,亞太出精兵追擊,大破之。吳王濞棄其軍,與壯士數千人夜亡走;楚王戊自殺。

(《資治通鑒》卷十六)

① 亞夫,即周亞夫(?一前143年),周勃之於,西漢名將,初封條候,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等七王之亂後,遷為丞相。

② 乘傳,指乘驛站的傳車。

③ 滎陽,今河南省滎陽縣。

④ 霸上,在今陝西省長安縣東。

⑤ 陿,同狹。

⑥ 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

⑦ 武關,在今陝西省商南縣西北。

⑧ 昌邑,在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

⑨ 準泗口,今江蘇省淮陰縣西灑水入淮之口,又名清口。

⑩ 下邑,在今安徽省碭山東。

【譯文】 西漢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大尉周亞夫對漢景帝說:“楚軍剽悍、矯捷,難以速勝,要拋棄梁國,拖住敵人,切斷其運送糧草的道路,這樣就可製服楚軍了。”景帝同意了他的意見。亞夫坐六輛驛車,準備在滎陽決戰。當進至霸上時,趙涉暗對亞夫說:“吳王劉濞一向豪富,長期以來搜羅亡命徒。現在知道將軍的動向,定會在淆山,澠池之間的險要處派置刺探,況且用兵貴在神速秘密,將軍何不從這裏向右進軍,經藍田,出武關,迂回洛陽! 隻不過多用一兩天時間,可直入洛陽的武庫,到後敲擊戰鼓。諸侯聽說漢軍到達,一定以為將軍是自天而降。”亞夫如趙涉說的那樣進到洛陽,高興地說:“七國反叛,我坐驛車到這裏,沒想到會這麼安全。現在我控製滎陽,滎陽以東就無所顧慮了。”亞夫派兵搜查淆山,澠池之間地區,果然抓到吳國埋伏的刺探。於是,請趙涉當護軍。

周亞夫向東北進軍占據昌邑。吳軍拚命進攻梁國,梁王派人向周亞夫求救,亞夫不答應;梁王上訴於景帝,景帝詔命亞夫救援,亞夫堅壁不出,隻派弓高侯等輕裝部隊出淮泗口,斷吳楚聯軍的後路,絕其糧道。梁王命中大夫韓安國和楚相張尚的弟弟張羽為將軍,張羽出擊,韓安國防守,於是戰敗吳軍。吳軍欲向西進軍,因梁軍防守,不敢西進,即進攻亞夫軍,兩軍相遇於下邑,企圖尋漢主力決戰。亞夫堅壁不戰,吳軍糧食不繼,士兵饑餓,多次挑戰,亞夫始終不應。亞夫軍隊晚上驚亂,互相攻擊,擾亂到亞夫住的帳篷旁邊,亞夫臥床不起,一會兒,就安定了。吳軍攻擊漢陣的東南角,亞夫令部隊加強西北角的戒備,一會兒,吳軍精銳部隊果然向西北發起猛攻,未能突入。

吳、楚聯軍糧盡饑疲,士兵散亂,於是率部隊退走。二月,亞夫派精銳部隊乘機追擊,大破吳楚聯軍。吳王劉濞丟棄部隊,僅率強壯士兵數個人乘夜逃竄,楚王劉戊被迫自殺。

李廣計退匈奴

這是一次遭遇戰。李廣在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情況下,臨危不懼,機智靈活,造成匈奴軍的錯覺,使之不戰而退,成為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依靠奇謀脫險的著名戰例。

漢初,處於我國北方的匈奴奴隸主經常虜掠西漢王朝西北部地區,驅使各族人民互相殘殺,嚴重威脅著漢王朝的統治。漢武帝抗擊匈奴奴隸主的戰爭曆經十餘年,匈奴奴隸主軍隊終被擊垮,逃往漠北。

【原文】 匈奴大入上郡①,天子使中貴人②從廣③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裏。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裏,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裏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複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

(《史記》卷一百九)

① 上郡,地名,在今陝西省北部和內蒙古烏審旗南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