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初中化學的知道,金屬之所以活躍是因為金屬最外層的電子數太少;一個電子對如果失去一個電子,由這個電子對決定的原子團或分子就會變得不穩定。這些因為丟失電子而變得不穩定的原子團或分子,就是“自由基”。
自由基通過捕獲電子使自己穩定下來的過程就叫做“氧化”。如果一個自由基捕獲了來自細胞膜上的脂肪酸的電子,這個細胞就可能會被這個自由基弄破。發展下去,甚至能夠破壞細胞核裏邊那些核苷酸原有的編碼結構,使得這個細胞發生突變。如果這個突變的細胞發生增殖,這就是癌。如果自由基捕獲了不穩定膽固醇,它也會使膽固醇氧化。被氧化後的膽固醇將使血液變得黏稠,最後形成血斑,堵塞動脈,導致中風。因此,活躍的自由基是導致人類衰老的根源。抗衰老的基本指導思想,就是搶在自由基“作案”之前即時清除自由基。這個過程就叫做“抗氧化”。
這個關於衰老的自由基理論是美國醫學科學家哈曼(DenhamHarman)博士在1954年提出來的。醫學史家認為,這個理論的建立是病原學的一場革命,它可以與巴斯德的微生物學相媲美。微生物學為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指明了方向,自由基理論則為器質性疾病的預防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