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代派建築大師貝聿銘(1 / 1)

貝聿銘,西方建築界所能了解的名字是IeohMingPei或I.M.Pei,1983年獲得普雷茲克建築獎(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PAP)。這是1979年由海牙特基金會(HyattFoundation)設立的獎勵全世界最高建築成就的獎項,有“建築諾貝爾獎”之稱。

貝聿銘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在廣州市,祖上曾經非常富有。他的父親曾經是中國銀行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曾於1918年受命擔任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其時,貝氏家族舉家遷往香港。貝聿銘先生在香港聖保羅學院接受啟蒙教育,後又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接受早期教育。1935年,18歲的貝聿銘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專業。194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學士學位。同年,貝聿銘還獲得了阿爾法羅赤獎、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設計流動獎和美國建築研究所金獎。此後不久,貝聿銘轉入哈佛大學學習。1942年,貝聿銘成為國防研究委員會成員。1944年,重返哈佛大學,在瓦爾特·格羅彪斯的指導下攻讀碩士學位。1946年,貝聿銘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在哈佛大學擔任助理教授。1948年,受聘於威廉·柴肯道夫地產公司,擔任建築部主任。1951年,貝聿銘獲得輪匠流動獎。1954年,貝聿銘成為美國公民。1955年,貝聿銘脫離柴肯道夫地產公司自立門戶,建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1989年貝聿銘先生退休。

貝聿銘先生是20世紀最有成就的現代派建築大師之一。他的建築作品具有抽象藝術風格。

貝聿銘先生一生建築作品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美國肯尼迪圖書館、法國盧浮宮室內金字塔、美國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日本美秀美術館、中國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和香港中銀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