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曆史
日本海軍的伊-400級潛艇是二戰時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核動力潛艇建成前最大的潛艇。伊-400所攜帶的燃料足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裝載3架晴嵐攻擊機並可使其迅速投入戰鬥。
日本海軍自20年代末期起,即進行了潛艇攜帶飛機作戰的研究,到二戰期間,世界各國海軍中隻有日本海軍的大型潛艇較多攜帶艇載機,執行偵察或校正彈道任務。
伊-400型的設計思想萌發於1942年。1942年11月,從潛艇上起飛的一架E14Y1型偵察機,飛臨美國西海岸俄勒岡州的森林,投擲了兩顆小型燃燒彈。受這次成功的鼓舞,日本海軍的“○五”造艦計劃裏加入了總數為18艘的伊-400型潛艇。
結構特點
伊-400級長89米,水上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是二戰期間建造的最大潛艇。設計最高航速水上20節,水下7節,航程33000海裏/16節,可持續作戰四個月以上,作戰半徑可達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
武器包括艇尾的1門140毫米50倍身管長甲板炮,艇首8具魚雷發射管,指揮塔上1門25毫米防空炮,機庫上方3座三聯裝25毫米防空炮,此外還有3架愛知造M6A1“晴嵐”水上戰鬥/轟炸機。“晴嵐”是專門為搭載於潛艇上而開發的機種,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或450毫米直徑的空投魚雷。
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35米長,直徑3米的機庫,可容納三架折疊的“晴嵐”。機庫口延伸出一條85英尺26米長的彈射滑索,平時飛機被折疊起來放入機庫,作戰時依次拖到彈射器上展開機翼,加油裝彈並彈射起飛。完成任務後降落在母艦附近的水麵,由可折疊的起重機吊回艦上。另外,伊-400型還裝有柴油機通氣管工作裝置、警戒雷達和雷達訊號接收機。
伊-400級的主艦體采用橫向雙筒結構,很象一副眼鏡,這是為保障艇內彈藥庫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專門設計的。設置在船尾的乘員艙室恢複為單筒,這種雙筒設計使其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艇首有兩個魚雷艙室,每艙有縱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徑魚雷發射管,共備雷二十條。
伊-400級的下潛時間為56秒,吃水為7米。設計潛深122米,試航中潛到了100米。
伊-400型的艦橋和指揮塔並不在潛艇正中,而偏離中線7米,為保持全艇得平衡,機庫位置相應向反方向偏移0.6米。因為這種不對稱的設計,在遇到緊急情況或發射魚雷時,伊-400級在水下的操作較不穩定。
搭載於伊-400級潛艇上的“晴嵐”水上戰鬥轟炸機長11米,翼展12米,航程64千米,有效載荷816千克。如果丟棄浮筒,“晴嵐”還可以搭載附加油箱和炸彈,執行“敢死”任務。“晴嵐”由愛知公司製造,平時裝載於艇上的耐壓機庫中,浮筒被拆開放置,機翼和尾翼可折疊。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可以在七分鍾內裝備好一架“晴嵐”。
伊-400級起初設計艇員為145人,後來增加為213人,一名日本軍官介紹實際作戰中搭載220人。經過訓練的艇員可在45分鍾內完成“晴嵐”的裝配、加油、掛彈和彈射。伊-400級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擊遠在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的目標。
機庫的下方有一間艙室,可用以進行艇載機的維修和檢查,隔壁的彈藥室存放有四條空投魚雷,十五枚炸彈,以及大量的機槍彈藥,這些艙室的上方都有厚實的裝甲保護。兩個機艙各安裝一台1417千瓦的柴油發動機。每條軸連接一台895千瓦的發電機,提供潛艇下潛用的電力。實際運行中,潛艇達到了水上18.7節,水下6.5節的最高速度。
伊400級裝有日本的早期預警雷達和雷達信號探測器,為了彌補雷達性能的不足,艦橋上還安有特大型的雙筒潛望鏡。為了支持長達四個月的遠洋作戰,食物和補給品被塞進潛艇的每一個角落,狹窄的過道上也擺著食品箱,人隻能彎著腰走在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