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栗田健男就得在背後有一支美軍航母艦隊的情況下衝進萊特灣,不管萊特灣裏發生什麼,他都是被關進了籠子。
而萊特灣裏會有什麼呢?從最上號的飛機報來的消息是海灣裏還有八十幾艘運輸艦。可是美軍的登陸行動是18日開始的,美軍是一支機械化的軍隊這是一個常識了,不能想象一個星期以後的美軍運輸船裏還有什麼貨物,最多是在岸上堆積成山,而第14方麵軍參謀則提出過不準對岸射擊的要求。當然沒有什麼人會相信,那些無敵的“皇軍”們現在還在海灘上和美軍苦戰,如果“皇軍”們真的那麼善戰,這仗也打不到菲律賓來。但是凡事有個萬一,萬一正好現在有一支陸軍部隊在偷襲的話,那海軍就得承擔起菲律賓作戰失敗的全部責任,所以炮擊海岸是絕對不行的。
而且萊特島上到底怎樣了?小澤治三郎那邊到底怎樣了?栗田沒有任何消息。海兵38期的栗田健男中將是第二艦隊司令長官,海兵37期 的小澤治三郎中將是第三艦隊司令長官,小澤治三郎是先任。而且事實上,小澤治三郎就是栗田健男的上官,小澤治三郎是第一機動艦隊的司令長官;從理論上來說,第二艦隊、第三艦隊都是第一機動艦隊的下屬艦隊。而小澤治三郎從“捷一號作戰”開始以後,就沒有向第二艦隊發出過任何指示,也沒有傳遞過任何信息。
實際上,小澤說他發出了信息,在前一天,小澤受到哈爾西全力攻擊的時候,小澤發出了信息,但栗田健男沒有收到這個信息。事實上,大和號通信班的預備少尉小島清文,幹脆就斷言那個電報根本就是小澤治三郎捏造的,在1970年發現了馬尼拉的南西艦隊司令部也接到了那份電報的證據以後,小島還是堅持這份電報來曆不明。
事實上,有關栗田健男在萊特灣掉頭的關鍵就是這幾份電報,現在看來這幾份電報事實上都存在,但是當時是否送達到了目的地,則很成問題。通訊設備、通訊方法都成問題,而第二艦隊原來的旗艦愛宕,出征早早就在巴拉旺水道被擊沉,栗田健男不得不轉移旗艦到大和號上去,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大和號的通訊設備手段不成問題,出問題的是人員。第二艦隊司令部通信班的收電員,譯電員們戰死的戰死,沒戰死的稀裏糊塗被驅逐艦朝霜從海裏撈起來以後,隨護送受傷的重巡高雄回了文萊,上了大和的就隻有前麵說的小島清文等兩名預備少尉菜鳥。而大和上的通信班人員素質本來就比不了司令部通信班,再加上工作量大增,根本無法接受和翻譯電報,要不然就收一些半截的電報回來,再由譯電員翻成隻要是正常人就看不懂的東西到處亂送。
不管是什麼原因,反正栗田健男在當時就是一個聾子和瞎子兼啞子。終於在13∶13,栗田健男下達了新的命令:“全體調頭,北上前往蘇祿安島5度113海裏處,與敵航母艦隊決戰。”艦隊轉向零度,沿薩馬島北上。此時,栗田艦隊距離萊特灣口蘇祿安島45海裏,兩個小時的航程。
栗田艦隊反轉前萊特灣的形勢
見到旗艦大和上升起的信號旗,先導艦輕巡能代上響起了一片“萬歲”的歡呼,其他艦上也是一樣。這種歡呼不是怕死,調頭去和美國航母艦隊決戰也僅僅是一次玉碎衝鋒,活下來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對於海軍軍人來說,死在前麵來的炮火,和死在後麵來的炮火,意義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