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艦隊的主力是大和號戰列艦。捷一號作戰時的大和號艦長,那位以“海軍第一的操艦家”聞名,帶領大和號逃出來的森下信衛少將,現在晉升為第二艦隊參謀長,還是在大和號上,但艦長換成了有賀幸作大佐。
應該說,有賀幸作大佐是作為一個日本軍官很典型的悲劇,實際上他和森下信衛一樣是海兵45期,森下在半年前就已經晉升少將。而森下晉升並不算快,軍令部作戰部長富岡定俊在一年半以前就升為少將了,而有賀現在是“海軍最先任大佐”,就是說大佐裏麵數有賀資格最老。
有賀人不壞,戰功也還行,中途島海戰時他是第四驅逐隊司令,帶領荻風、嵐、舞風和野分4艘驅逐艦,擊沉了航母赤城。瓜島戰役以後,有賀一直在最前線走耗子,據說在參加走耗子的船油子驅逐艦長和驅逐艦隊司令中,唯一任勞任怨的就是有賀幸作中佐和叢雲號艦長東日出夫少佐,東日出夫也是鼎鼎有名的雪風號的最後一任艦長。
1943年3月,有賀被提升為第八艦隊的重巡鳥海的艦長,後來又被編入栗田健男的第二艦隊,但在馬裏亞納海戰之前染上了登革熱,一直不見好,最後隻好換人。鳥海在1944年10月25日捷一號作戰的薩馬島海戰中,被美軍飛機擊中以後,被驅逐艦藤波擊沉,而藤波後來也被擊沉,這兩艘軍艦沒有一個人活下來,當然有賀的繼任田中穰大佐也活不下來。
1944年7月,好不容易病好了的有賀幸作,被調到水雷學校去當教頭(教務主任)。當時的日本海軍有個壞毛病,不管是什麼原因,打不了仗的軍官全弄到學校去,像井上成美、栗田健男等都是這樣,所以有賀也以為自己走到頭了。
但這時候大和號出了空缺,森下信衛晉升少將以後就不能當艦長了,這時候海軍想起來最先任大佐有賀幸作來了。就這樣,有賀幸作當了大和號艦長。
有過日本企業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日本企業最受不了的就是“轉勤”,沒事就把人調來調去,沒結婚或者孩子還小的還方便,孩子上了學以後遇到轉勤,就隻能一個人到外地,甚至外國去打光棍,這叫“單身赴任”。這個規矩是從日本軍隊來的,當年的日本軍隊一來為了公平合理,二來為了防止派閥的出現,沒事就把軍官調來調去,叫做“定期人事異動”。這樣做有一定的好處,比如陸士或者海兵畢業分到個小單位,那豈不是一輩子不得出頭?有了這條定期人事異動製度就可以指望過一兩年換到某大單位去,這樣人人都有公平的晉升機會,同時人人也都要到基層去工作,現在日本企業的轉勤製度也是從這方麵考慮的。
但是出發點再好的製度,如果一旦形成了鐵的製度,壞的一麵也就肯定會暴露出來。人事異動成了鐵定的製度,到時就得換,不管什麼場合什麼環境,海軍還稍微好一點,陸軍有大隊長(營長)在長沙戰役打得正緊張的時候異動的例子。
海軍也隻是稍微好一點罷了。比如為什麼大和號這樣的超大型戰列艦,不包括服役前的兵裝艦長宮裏秀德,從1941年12月16日服役以後到1945年4月7日被擊沉這三年半時間裏,總共換了高柳儀八、鬆田千秋、大野竹二、森下信衛和有賀幸作五位艦長,平均每任艦長任期9個月不到。
而要是讓鬆田千秋閣下來說的話,像大和這樣的巨型怪物,沒有一年的時間根本就玩不轉它,幾個月就換一任艦長的結果就是大和根本就沒有艦長。
當年最支持大和型戰列艦造艦計劃的鬆田千秋,到了戰後終於想通了,說日本亡國就亡在了大和和武藏上。“窮人家的姑娘,勒緊褲腰帶去買漂亮衣裳,還買了好幾件,平時又不舍得穿,又想和財主家的小姐去比臭美,成天想著這些破事,考試怎麼可能及格?”
當然日本不是那麼簡單就在這兩艘戰列艦上亡了,但是鬆田描繪的日本海軍心理狀態倒也確實是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