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二
1944年10月20日,美軍開始在萊特島登陸。12月15日,美軍在民都洛島登陸。1945年1月9日,美軍開始在呂宋島登陸。整個來說,日本軍在菲律賓全土都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就是在美軍最早登陸的萊特島也一直有小規模的戰鬥,但沒有日本人還會樂觀到對菲律賓抱什麼希望,從大本營的戰略上來說,菲律賓也隻是一個強行使美國人出血的戰場。
1945年2月16日,美軍開始在硫磺島登陸,島上有兵團長栗林忠道中將指揮下的第109師團和混成第二旅團,共計14萬人。還有在市丸利之助少將指揮下的海軍航空隊7000人,在美軍登陸以前,飛機就被艦炮和艦載機全部給敲了沙罐成了空手海軍航空隊。這樣,這些部隊在進行了40天的抵抗之後,除了被美軍抓了1000名左右的俘虜之外,全部玉碎。
這時候大本營還在為“美國的下一個進攻對象是誰”而傷腦筋,是台灣,中國大陸,還是衝繩?到處都要照顧,誰知道美軍從什麼方向來,所以作戰部長宮崎周一扣住了原本答應給衝繩的第84師團,而作戰課長服部卓四郎又把從關東軍裏抽出來最精銳的第9師團,由原定準備給衝繩改調到台灣去了。1945年1月22日,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宮崎周一中將特地飛到南京,向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傳達大本營陸軍部命令:“支那派遣軍的主要任務是擊破進攻支那大陸的主敵美軍,因此戰備強化的重點在於保持中南部支那,特別是揚子江下遊,向西進攻僅僅限於小部隊進行。”
岡村寧次的夢想就是進攻重慶,但一直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參謀本部批準,這次本來是想就著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的餘威,幹脆打到重慶去,反正現在隻能破罐子破摔,和蔣介石談判的可能性既然已經降到了零,不如拚個魚死網破,大家一起玉碎,玩不過美軍總不能說連蔣介石也玩不過了。
1945年的中國華中華南戰場
但參本不幹,不準再向西了,給我回東邊來,斷了岡村寧次西進的夢。
其實參本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救了岡村寧次的命。如果岡村寧次再向西進攻的話,蔣介石沒了麵子,不管戰後岡村寧次是如何合作也活不成,蔣介石隨隨便便就能找個理由槍斃了他,要知道蔣介石沒少槍斃“皇軍”的閣下。
但在戰略上這些動作是完全錯誤的。日本人一直就沒有弄懂美國人絕不卷入中國大陸地麵作戰的心理。還深陷在領土最大主義這種已經過時了的殖民主義思維方式的日本人,無法理解為什麼美國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日本人也不懂代理殖民統治的方法。一直到現在,日本企業的海外法人還是無法使用當地人來管理企業。國民黨太腐敗了,如果要單個的美國人在當時的國共兩黨之間,選一個來支持的話,恐怕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會像當時的中國人那樣,選擇共產黨,但美國人的政治信仰又不容許他們支持共產主義,所以美國人隻能選擇避開中國大陸。
另外除了政治意義之外,當時的大陸戰場在軍事上對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形勢毫無影響,馬裏亞納群島和硫磺島落入美國人之手以後,中國大陸的那些經常受到日本陸軍威脅的B-29機場已經沒有什麼用了,美國人起碼不用擔心會有什麼人來威脅關島和硫磺島。
就這樣,按照一直用到現在的蛙跳原理,美國人開始進攻衝繩了。
1945年4月1日,25萬美國陸戰兵力使用564艘登陸艦艇和1213艘其他支援輔助艦隻開始在衝繩登陸,為之提供掩護的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盎格魯薩克遜五兄弟的海軍,20艘戰列艦,40艘各種航空母艦,32艘巡洋艦和200餘艘驅逐艦,各種艦載機1500架,全部兵力超過了62萬人。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裏麵講到過衝繩戰役,那是陸軍。而海軍在幹什麼呢?嚴格地講這時候已經沒有海軍了。不錯,還有幾條船,甚至還有世界最大的戰船。但是先不講數量,這些船因為沒有油已經死了。正常情況下,日本海軍一年要用200萬噸重油,開戰時日本海軍擁有600萬噸的重油儲備,開戰以後由於美國人在海上開展城管行動,日本人非但無法增加儲備油,反而隻能坐吃山空,靠這些儲備油過日子,到了1945年以後就隻剩下了34萬噸。不要說訓練,就連知道美國人要來空襲了,都沒有油料把船疏散到其他方麵去。所謂健在的世界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也就是一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