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菊花凋零在太平洋的水麵上(1)(3 / 3)

有地十五郎他爹他叔,有地品之允和梨羽時起兩兄弟也都是海軍中將,海軍一家。所以這人在海軍裏什麼荒唐事都幹得出來。他當夕張號巡洋艦長的時候是大佐,一天回來看到海上有顆迷了路的魚雷在亂轉,順手就撿了回來。一邊進港,一邊打信號:“撿到一顆迷路魚雷。”一會兒另外一艘巡洋艦打出了信號:“是我艦訓練時丟失的,謝謝。”說話就準備過來拿了。

這位有地又打出了信號:“謝謝就免了,要整就整點實事求是的。”結果那艘巡洋艦隻好派出一隊士兵,抬著酒肉來換魚雷,因為魚雷可貴了,丟了魚雷可是要丟紗帽的。

後來這位晉升了少將,當了第一水雷戰隊司令官,旗艦還是夕張號。一次在別府港附近訓練,訓練結束以後進港時,一艘驅逐艦停靠地離旗艦太近,有地司令要求很嚴格,說不行。可這位打出來的手旗信號是:“貴艦搞錯了洞,請拔出來重插。”那倒黴的驅逐艦長隻好吹起錨號,重新出港以後再進港,找到正確的泊位停下來。

而雪風就不一樣。第三戰隊司令官小澤治三郎中將聽說雪風很牛,一次到他們艦上來視察,一路上看飛田艦長一邊漂亮地操作著舵輪,一邊清晰地發出各種指令,全艦上下有條不紊地在運作,小澤治三郎看得讚不絕口,最後雪風準確地靠上了碼頭。

雪風有了名氣,裝備也就越來越好。海軍凡弄出來了新裝備,肯定拿到雪風來試驗。雪風是第一艘裝備雷達的驅逐艦,第一艘裝備聲納的驅逐艦,在別人好不容易裝上這些裝備,正在麵對著一大堆開關旋鈕,在狗咬刺蝟無處下口的時候,雪風已經用得順溜無比,又在琢磨新東西了。

雪風的戰鬥減員率幾乎為零,這樣就保證了雪風的官兵都在本職崗位上曆經磨煉,成為了專家,技術特別好,雪風的故障率也就更少。開動以後更能保證在最高狀態下運轉,艦長能夠像指揮自己身體一部分一樣指揮軍艦,別的軍艦很難避開的攻擊,雪風能夠很簡單地規避過去。

寺內正道對燃料的計算超過電子計算機,除了實在需要,航速絕不超過22節。雪風在任何時候都沒有斷過燃料,萊特灣海戰以後驅逐艦都斷了油,不得不在海上冒著巨大風險停下來,從巡洋艦的油箱裏抽油,就雪風沒事,這樣被攻擊的風險又少了一點。不少驅逐艦被擊中是在戰鬥的後半段,因為油料沒了,規避動作做不出來,或者做得不準確。

這一切都是正反饋,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戰爭就是這樣,能活得下來的就不容易死,死的全是新兵菜鳥,所以老鳥雪風能挺到最後,也不是什麼很難理解的東西。

雪風牛了,艦長就更牛。驅逐艦一般都是以三四艘為單位組成一支驅逐隊,有一個司令,但司令就是上不了雪風,雪風不要婆婆來管,海龍王是老大,艦長就是老二。即使有賴皮的司令強行要上雪風,不出3天肯定被趕下來。雪風艦長可不鳥什麼驅逐隊司令,哼,軍銜和本官一樣,你神氣什麼?本官不樂意做這個司令,要做早做了,做雪風艦長安全,死不了知道嗎?但有你在就不安全了,擺出個司令的派頭來指指點點,沒準就把雪風給指沒了。

但雪風也不是拒絕一切榮譽。第八艦隊的旗艦一直是重巡鳥海,1943年7月,鳥海回吳軍港整修,不知道誰出的主意,從8月6日開始旗艦移到了驅逐艦雪風,鮫島具重中將在這艘2000噸的小船上升起了中將旗。這回雪風沒了意見,第一,對手是艦隊司令長官,火起來了能把你撕拉撕拉地,絕非驅逐隊司令能比,二來,大日本帝國海軍還沒有出現過驅逐艦當艦隊旗艦的事,何等露臉光彩,所以寺內正道沒意見。

但是一個艦隊司令部在驅逐艦上如何施展得開?司令部那麼多參謀人員加上通信人員,立馬就把雪風弄得上廁所都要排長隊。結果3天以後,鮫島中將不得不退下雪風,雖然隻是3天,但雪風也有過艦隊旗艦的榮光。

當然到了後來,這個艦隊旗艦又算個鳥了。戰敗以後,雪風作為複員輸送艦,忙著從各地把那些快餓死了的日軍往日本搬,一直到1947年7月作為8艘日本賠償艦之一被移交國民黨政府,改名為丹陽艦,艦號12。自此一直到1966年11月除籍為止,一直是敦睦艦隊旗艦,小廟大菩薩,比第八艦隊旗艦時代還要風光。

雪風成了丹陽艦以後,24英寸魚雷發射管被拆掉了,因為日本的24英寸是個非標尺寸,別的國家不用。可是為什麼沒人想到去吳海軍工廠,把24英寸魚雷的生產設備拆回來呢?還是因為不來錢啊。如果國民黨政府有拆人家生產設備的出息,也就不會去那個連清廷都不想要的荒島了。

可是就這樣牛的雪風號艦長寺內正道中佐,居然被人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