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在贏得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後,美國成為全球頭號軍事強國,崛起於戰爭中的一批美軍“王牌”部隊更加驕橫不可一世。
但是不久,他們就在朝鮮同中朝軍隊的較量中領教了慘敗的滋味。兵敗朝鮮的美軍隻是中國軍隊先後戰勝過的20多個異國對手中的一個。
騎兵第1師享有“開國第一師”的美稱。它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55年創建的第2騎兵團。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後。第2騎兵團更名為第5騎兵團,作為北方聯邦軍的主力,參加了與南方軍的作戰,在一係列著名戰役中表現出色。1921年9月13日,騎1師以騎兵第5團和騎兵第7、8團為基礎正式在得克薩斯州的布裏斯堡成立。
到20世紀40年代,以騎兵起家的騎1師發展成機械化部隊,淘汰了馬匹,但為了保持曆史榮譽,仍沿用以往的番號,士兵的臂章始終保留著一個馬頭符號,這是他們光榮的象征——在騎1師的曆史上,從無敗績。
然而,這一曆史終於在1950年畫上了句號。1950年10月19日,美軍攻占平壤後,企圖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同一天傍晚,整裝待命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兵分3路,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
中國人民誌願軍突然出現在朝鮮,偽6師進攻受挫,偽1師被圍,使美軍大為震驚,急調預備隊騎1師從平壤到雲山,增援偽l師。白霧籠罩的雲山小城,四周是綿延的群山。大搖大擺的美國士兵們不知道、看似平靜的山穀裏,早已埋伏下中國軍隊的一支王牌勁旅——誌願軍39軍。
隨著一陣隆隆的炮聲,一場王牌對王牌的較量開始了,39軍116師首先向騎1師第8騎兵團發起了衝擊。麵對優勢裝備的美軍,誌願軍戰士們越過溝塹、冒著密集的炮火前進。衝擊中,346團4連膽大心細,從敵人間隙直插雲山,突入街內,當他們到達公路大橋時,守橋的美軍把他們當成了南朝鮮軍,4連戰士猛然提槍開火,打得美軍措手不及,街內敵人一片混亂……
後續部隊不斷跟上,一時間喊聲四起,刀光劍影。美國兵從未見過如此神速的衝鋒,更不適應這種近距離的白刃戰,漸漸亂了陣腳。為了援救陷入困境的騎1師第8騎兵團,美軍從博川急調第5騎兵團前來增援,但受到誌願軍的頑強阻擊。美軍的飛機、重炮、坦克狂轟濫炸,誌願軍陣地一片火海。但美軍苦戰兩天兩夜,未能前進一步,第5騎兵團團長也被擊斃。
11月3日,雲山美軍數次倚仗飛機、坦克突圍,均未得逞,終被全殲。《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戰史》是這樣記載雲山戰鬥的:“1950年11月1日17時,第39軍以8個步兵團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向雲山之敵發起進攻,激戰至2日淩晨,攻占雲山,殲滅美偽軍備一部,繳獲與擊毀敵坦克、汽車70餘輛,並在雲山以南堵住了由雲山撤退的美騎兵第1師第8團直屬隊及其第3營的退路,將其壓縮包圍於諳仁橋地區,2日至3日晝間,該敵在飛機、坦克支援下,拚命突圍,均未得逞,3日夜,我將被圍之敵全部殲滅。”
“雲山戰鬥,我軍首次以劣勢裝備殲滅了具有現代化裝備的美軍騎兵第1師第8團大部及偽軍第1師第12團一部;共計斃傷俘敵2000餘名,其中殲滅美軍1800餘名,繳獲飛機4架,擊落飛機3架,擊毀與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餘輛、各種火炮119門。”
雲山戰鬥作為一個典型戰例,在戰後幾十年中一直為人們所稱道,甚至敵方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接替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最高統帥李奇微在《朝鮮戰爭》一書中寫道:“中國人對雲山西麵第8騎兵團第3營的進攻,也許達到了最令人震驚的突然性。”“第8騎兵團在雲山總共損失一半以上的建製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裝備。”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女兒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朝鮮開始發生了驚人事件,第8騎兵團幾乎潰不成軍。”
日本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編著的《作戰理論入門》,將雲山戰例編入該書,高度評價了39軍戰術應用得當,取得了圓滿的勝利。整個朝鮮戰爭期間,騎1師先後10次與中國人民誌願軍交鋒,均以失敗而告終,“開國第一師”的曆史上留下了這樣的記錄:
1950年11月29日,誌願軍38軍113師在三所裏迂回戰鬥中,重創騎1師;
1951年1月25日,誌願軍38軍在漢江以南防禦戰鬥中給騎1師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