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19日,誌願軍42軍在龍源裏機動防禦戰鬥中,給騎1師、英軍27旅、澳大利亞營毀滅性打擊,殲敵9000餘人;
1951年5月30日,誌願軍65軍577團2營在漣川233.2高地反擊戰中,殲滅騎l師5團2營250餘人;
1951年6月初,在鐵原地區阻擊戰中,誌願軍63軍187師消滅騎1師4000餘人;
1951年9月5日,誌願軍64軍574團、575團,在德寺裏進攻戰鬥中,斃、傷、俘騎1師710人;
1951年9月29日,誌願軍47軍422團及炮兵部隊在天德山防禦戰鬥中,殲滅騎1師、希臘營4500餘人;
1951年10月3日,誌願軍64軍191師和1個炮兵團,在馬良山防禦戰鬥中,殲滅騎l師和英聯邦師2600餘人。
“美利堅之劍”敗績
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陸戰1師不僅曆史最悠久,而且參戰最多、戰功最大、獲獎最多。數十年來,它在世界軍事舞台上頻頻露臉,名聲遠播全球,被譽為“美利堅之劍”!
曆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1864年,美軍在陸戰隊中組建了一個新的團,用以實施當時正逐漸擴大的海外征服戰爭。這個團就是以後的陸戰1團的前身——老陸戰1團,被譽為“熊爸爸”特遣隊。該團建成後,隨即參加了一係列的海外侵略戰爭,為美利堅帝國開疆拓土,東征西討。
中國人民對陸戰1師並不陌生。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是這個師;1945年9月,配合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製造“平安事件”的是這個師;1948年,在北平製造“沈崇事件”的還是這個師。
朝鮮戰爭爆發後,陸戰1師出兵朝鮮,在仁川登陸戰役中最先占領仁川港,使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朝鮮戰局急劇逆轉,陸戰1師為美軍再立奇功,同時也達到了自己曆史的輝煌頂峰。
1950年10月26日,在朝鮮北部黃草嶺,秋風蕭瑟,陸戰1師的厄運降臨了。黃草嶺是美軍攻取朝鮮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江界的必經之地。它的北麵是長津湖南岸的盆地、丘陵,倘若敵人越過黃草嶺,整個東線就無險可守,誌願軍西線主力將腹背受敵。
黃草嶺關係著戰爭勝負,是敵我雙方必爭之地。
擔負黃草嶺地區防禦任務的誌願軍124師擁有1.4萬人。馬拉山炮、輕迫擊炮、92步兵炮加上配屬的炮兵45團的火炮,共計80門。沒有坦克,也沒有飛機。輕重機槍隻有150挺;戰士們使用的絕大部分是三八式步槍,衝鋒槍、卡賓槍隻有一些幹部才有,就連手榴彈也僅有1000餘枚。除此之外,124師僅有126師1個團、炮兵45團和人民軍一部配合作戰。
進攻黃草嶺地區的美國陸戰1師擁有2萬人;坦克149輛;155毫米榴彈炮18門,105毫米榴彈炮54門;火箭筒607具,無後坐力炮、迫擊炮共343門。總計各種火炮1086門,輕重機槍1008挺。各種飛機50餘架。火焰噴射器、自動步槍、卡賓槍等短兵器比人還多,裝在中、小型吉普車上,隨時補給。這是達到當時現代化高峰的部隊。除此之外,陸戰1師還有李承晚的“王牌”首都師和偽3師配合作戰。
用不著更多的文字描述,僅僅上述的數字,你就可以想象戰鬥是如何的激烈、殘酷。整整13天,陸戰1師付出了2700餘人的重大傷亡。卻未能前進一步。
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一個月後,剛剛受到重創的陸戰1師還沒有從失敗中清醒過來,便又一次遭到了誌願軍的痛擊。11月27日晚,剛剛入朝不久的誌願軍第9兵團第20軍、第27軍發起猛烈進攻。
一夜之間,將美第10軍指揮的陸戰第1師師部和兩個多團,及美第7師1個多團,分割包圍在長津湖東西兩側和以南的新興裏、柳潭裏、下碣隅裏3個孤立的點上。
突然的打擊首先落在了駐守柳潭裏的陸戰5團和陸戰7團頭上。在一片嘹亮的軍號聲中,誌願軍官兵從雪地裏躍起,一邊扔著手榴彈一邊衝了上來。柳潭裏北、西、南三麵小山的美軍同時遭到攻擊,傷亡慘重,被迫全麵撤退。誌願軍則死死咬住陸戰1師不放,猛追狠打。
對於陸戰l師的這場失敗。美國戰史學家描述道:“在陸戰隊曆史上,從未經曆過如此悲慘的艱辛和困苦。這簡直是一次地獄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