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陸戰1師官兵沿平原公路經鹹興到達東海岸的興南港,此時他們已精疲力竭,個個蓬頭垢麵,不少人還穿著因腹瀉而沾滿了糞便的褲子。大難不死的各路殘兵敗將彙成一股。在聖誕節前夜,陸戰1師乘船南逃,上演了一出“敦刻爾克”式的大敗退。據美軍統計,長津湖一戰,陸戰1師傷亡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戰鬥減員,這是陸戰1師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慘敗。
許多年以後,該師作戰處的鮑澤上校心有餘悸地寫道,“陸戰1師不過是僥幸生還”。
在朝鮮戰爭期間,陸戰l師參加重大戰鬥近10次,傷亡達3萬人,是侵朝美軍中傷亡最重的師,其嚴重程度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王牌”明星的隕落
為戰勝中朝軍隊,美國不僅盡遣地麵部隊精銳,還派出了大批“王牌”飛行隊,美國航空兵第4戰鬥機聯隊就是其中的一支。
第4聯隊在二戰時叫第4戰鬥機大隊,其前身是美國誌願航空人員組成的“飛鷹中隊”,參加過英國空軍的對德作戰。1942年8月22日。美軍以“飛鷹中隊”為基礎,組建了第4戰鬥機大隊。
它第一個進入巴黎和柏林上空作戰,殲滅敵機1000多架,位居歐洲戰區第一。美國把擊落5架以上飛機的飛行雖稱為“王牌”飛行員,第4聯隊產生了近30名“王牌”飛行員,擊落10架以上飛機的“雙料王牌”也不乏其人。
1950年1月,第4戰鬥機大隊改稱為第4戰鬥機聯隊。隨後參加了朝鮮戰爭。在朝鮮戰場上,第4聯隊的“王牌”飛行員們卻遇到了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世界上最年輕的一支空軍竟然使它們連遭敗績。
發生在朝鮮上空的一連串空中格鬥中,張積慧擊落戴維斯可以說是一個最為傳奇的故事。那是1952年2月10日、數批美機先後侵入平壤、沙裏院和介川地區,張積慧奉命起飛作戰。在前後不到1分鍾的時間裏,張積慧在僚機單誌玉的緊密配合下,幹淨利落地一舉擊落美機2架。空戰結束後,當地的誌願軍地麵部隊從美機殘骸中找到一枚駕駛員的不鏽鋼證章,上麵刻著:第4聯隊第334中隊中隊長喬治·阿·戴維斯少校。
戴維斯有著3000多小時的飛行經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參加戰鬥飛行266次,擊落飛機50餘架,被視為“空中的職業殺手”、“美國空軍的驕傲”,甚至有些報紙還吹捧他為“民族英雄”。
1951年8月,美空軍為了取得噴氣式戰鬥機空戰經驗和增強空戰力量,特意以輪換方式派遣了一批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牌飛行員到朝鮮作戰。戴維斯不僅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這批高手中的頂尖人物。據美方資料稱,他到朝鮮後的半年時間中,擊落飛機14架,成為朝鮮戰場上“成績最高的噴氣機王牌駕駛員”。
擊落戴維斯的張積慧出國參戰時,飛行時間僅200小時,在米格-15上的飛行時間不足20小時,沒有任何空戰經驗。按照美國空軍的標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菜鳥”。這樣一個年輕的飛行員,一舉擊落了美軍頭號“王牌”飛行員,對美軍第4聯隊不能不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以至於《紐約時報》稱這是珍珠港事件後美國軍事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事實上,《紐約時報》的結論未免下得太早,在此後的日子裏,更“黑暗的一頁”接踵而來:1952年5月、第4聯隊長沃克·M·馬胡林上校率隊進行F-86對地攻擊試驗。在親自駕機轟炸軍隊裏調車場時被誌願軍高炮擊落,跳傘後當了俘虜。馬胡林在二戰中是擊落敵機20架的著名“王牌”。
1953年7月20日,朝鮮停戰前夕,第4聯隊的斯蒂芬·L·柏丁格少校有幸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後一名“王牌”,但隨即被擊落,成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俘虜。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第4聯隊這支“王牌”明星部隊先後死、傷、被俘數十人。1953年7月27日黃昏時分,為防止中朝空軍進行停火前的最後攻擊,第4聯隊全體拔營南遁。
裝備落後的中國誌願軍戰勝了擁有一流裝備的美軍,在許多西方人眼裏,一直是個難解的謎。其實他們是不明白一個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義必自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