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水轟-5是我國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研發製造的水上反潛轟炸機,它的主要用途是近海偵察、反潛巡邏、搜索警戒等,同時水轟-5也具有一定對艦攻擊能力。
50年代初我國曾引進6架蘇聯別-6水上飛機,但不足以滿足海軍的各種需要。1968年水轟-5的研製正式得到批準,70年完成總體設計,次年總裝出第一架原型01號。1971年完成靜力破壞試驗和總裝。02號原型機於1973年12月實施首次地麵滑行,並於1975年5月在湖北荊門漳河水庫下水,開始水上試驗。1976年4月3日首次進行水上起降試飛。1986年服役,從而開始接替陳舊的別-6和“青-6”型水上飛機。
尺寸數據
機長38.9米
機高9.80米
翼展36米
機翼麵積144平方米
起飛重量45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重3600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556千米/時
實用升限10250米
爬升率11.3米/秒
最大航程4900千米
最大續航時間11小時53分
最大機內載油13417千克
起飛滑水距離482米
著水滑跑距離853米
研究過程
興安嶺火災後,水轟-5滅火機改型開始研製。1987年6月,水轟-5的森林滅火改型在哈爾濱附近進行了首次滅火試驗。水轟-5飛機先在水庫水麵以每小時100千米的速度滑行,僅幾秒鍾即將容量達8噸的飛機水箱吸滿。隨後飛機加速滑行500米後離水麵升空。到達投水地點後,飛機放下襟翼,下降減速,然後打開水箱門,8噸多水一泄如注,完成了此次投水試驗。機上增加了相應的吸水、放水裝置,如轟炸瞄準設備處增設放水按鈕。水箱有手動操作應急係統。
布局結構
水轟-5飛機的外形很美,修長的機身兼船身保證了水麵漂浮時具有良好的縱向穩定性。機頭有一個雷達罩機鼻,稍下方是領航員的向下觀察透明艙。機頭上方是駕駛艙,內容納多人機組。通常為雙人駕駛機組,兩人均有全套操縱係統。大長寬比的機身有較大容積的貨艙,內可搭載電子器材或其他有效載荷。機艙為非氣密,有高空飛行和應急供氧係統。機腹是相當長的單斷階船底,尾端帶有水舵,機尾是向後延伸數米的磁探儀。輔助機輪可收進機身。船型底按兩艙破損不沉設計,共10個水密艙。大展弦比梯形平直機翼裝在機身背部,上麵設有開裂式襟翼及擾流片。上反平尾兩端裝有2片橢圓形垂尾。水轟-5的機身按二艙破損進水不沉的原則設計,共分成十個水密艙段,機頭下有抑波槽和擋水板,減少了浪花的飛濺。座艙非氣密,但有高空供氧設備。機上電子設備包括XS-5A信標機、BWL-7自動無線電羅盤、263無線電高度表、773多普勒導航雷達、搜索轟炸雷達、航向係統、慣性多普勒組合導航儀、高度速度中心儀、地形回避設備、火控計算機、光學和激光轟炸瞄準具及反潛專門設備。部分設備為後期改進加裝的。機尾裝有磁異常探測長杆,下方還有一個水舵上述布局均可避免重要部件受起降時激起的波浪衝刷。機身為大長寬比全金屬半硬殼式設計,底部設有防浪肋條,減低肋起降時的波浪。經上述精心設計,水轟-5可以在海上、江河湖泊以及水庫中起降,並具有超低空、大航程、全天候、大載彈量短距起降和抗波浪性好等特性。水轟-5在水麵起飛距離約500米,水上著陸距離大於800米,可在水深2.5米、長1500米、寬200米的水麵起降。另外水轟-5也可在岸上機場著陸,但由於起落架較短小,安全係數不高,因此一般都采用水上起降,然後再通過岸邊坡道滑行上岸。飛機可連續飛行11小時55分鍾或4906千米。為避免鏽蝕,機上鋼零件塗有環氧鋅黃底漆,再塗環氧硝基磁漆。鋁合金進行陽極化處理,再塗環氧鋅黃底漆。為防止雙金屬腐蝕,金屬間塗有XM-10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