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翼的前緣後掠角為33度22分,扭轉角為2度30分,無上反。展弦比為3.35,根梢比為0.225,相對厚度為4.3%。為了補償由於機身加長和機翼麵積增大而增加的力矩,水平尾翼麵積由F-16的5.92平方米增加到7.05平方米。水平安定麵的展弦比為2.25,前緣後掠為35度,有8度上反,根梢比為0.464.垂尾麵積與F-16一致,但在其根部加裝了阻力傘,前緣後掠角為47.5度,展弦比為1.29,根梢比為0.437.F-2還在機身後部增加了兩個腹鰭,每個展長0.699米,麵積0.75平方米,前緣後掠為30度,向外傾斜15度,展弦比0.65,根梢比0.653.在此說明一下,每個機翼下的6個掛點中都有兩對外接點在一次使用中隻能根據需要各選用一個,不能同時使用(如此的浪費)。因此F2的實用外掛點是11個(加上機身中線下的一個掛點)。
最大飛行速度:高空M2.0,海平麵M1.1;最大航程不超過3000公裏;最大起飛重量可達到22.1噸,最大載彈量小於8000千克;飛機的推重比約1.0;最大盤旋角為19度;翼載為350千克/平米,機動過載為+9G/-3G,最大攻角不會超過28°,最大爬升率為300米/秒,最小盤旋半徑為800米左右。這些年盛傳F2采用7項隨控技術(能使飛機在不改變機頭方向的前提下改變飛機的飛行方向),在保持最高速的情況下,最小回旋半徑為1600米(F15和F16要5000米以上),不過,這裏就有疑問了,能達到如此水平的戰鬥機隻有加裝了可變矢量發動機的戰鬥機才能做到,美國人當時並沒有這種技術,而日本的風洞體係並不完整,加上線傳控製技術的原代碼不肯提供,日本怎能研製出這種技術?
F2采用一套3餘度數字式線傳飛行控製係統以及一套模擬式備份係統。主儀表板由1個平視顯示器、3個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器(還有一個小型輔助彩色液晶顯示器)和正前方控製板組成。控製杆在右手邊,油門杆在左手邊,與F-16類似。導航係統由慣性參照係統、地圖生成器、大氣數據傳感器係統、塔康、和雷達高度表組成,性能非常先進。F-2的電子係統由一套集成電子戰係統和一個先進的幹擾屏蔽單元組成。火控係統包括火控雷達、任務計算機和外掛管理設備。火控雷達是一部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由800多個高功率發射/接收模塊組成,通過計算機對電磁波的相位控製,可快速運轉和變換,避免了天線的機械掃描,精度較高。
畢竟由於F2的機頭空間較小,難於安裝更大的雷達,所以該雷達對海上大型目標如驅逐艦的探測距離為148至185公裏,但是對空中非隱形戰機的探測距離隻有65公裏。再說,日本人本來就是很精細的,但是在大的方麵居然迷失了方向,連光學觀瞄都沒有安裝,更不用說頭盔瞄準係統了。
F2由於是在F16C基礎上擴大發展而來,因此動力係統也決定選用換裝推力更大的Fl10-GE-129發動機。該發動機是一種雙轉子發動機,壓縮段為9級,總增壓比性能非常好。重量為1809千克。從上麵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由於該發動機的涵道比較高(相對戰鬥機發動機,涵道比越高,耗油率就越低,但是,涵道比越高,迎風麵積就越大,推重比就會下降)。巡航的耗油率較低,但是,其加力耗油率就較高,且加力壽命較短。由於壓縮比較高,因此其加速的性能相對俄國發動機較差(就像柴油機和汽油機一樣原理),相對其它國家的發動機要好多。
由於美國人的精密加工技術好,選用的材料質量好,因此該發動機的壽命較高,大修時間較長,這是比俄國發動機遠遠優勝的地方。總的來說,該發動機還是非常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