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中,英國的葛蘭素藥廠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藥廠,在全球有70多家公司和分廠,產品遍布150多個國家與地區,且在當地藥品市場排名在前,其成功的秘訣在於有戰略眼光,善於使用乘隙插足,“反客為主”的策略。在1979年,美國是世界上西藥的最大市場,具有實力雄厚百年以上的知名品牌的多家藥廠,已經涉足先登占領了市場。葛蘭素公司為了躋身美國市場,它首先取悅於美國一家小型藥廠,然後將它兼並,並以此為基地,逐漸了解美國當地醫療文化以及醫藥市場的情況,慢慢將葛蘭素母公司的企業文化與美國文化相融合,授予該藥廠美方負責人和企業骨幹以充分的權力,使其在母公司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快速決策,靈活經營,很快在美國站穩了腳跟,拓展了市場。1981年,美國的葛蘭素公司又與在美國的瑞士羅士藥廠合作,借助於羅士的業務代理與營銷網絡銷售葛蘭素的醫藥產品,進一步擴大了市場銷售份額。再加上葛蘭素公司采用垂直組合的經營模式,從研究開發、成品藥製造一條龍服務,質量保證,信息反饋及時,品牌效應顯著。葛蘭素治療消化係統潰瘍的藥物——“善胃得”,沒有多長時間,就幾乎占領了美國腸胃藥的全部市場。
猶如葛蘭素“反客為主”占領美國藥品市場的例子,也在我國飲料行業中複製。我國飲料行業經過這些年打拚,諸如“娃哈哈”、“彙源”這些品牌逐漸脫穎而出,家喻戶曉。位於杭州的娃哈哈集團公司,係創建於1987年,不到20年時間,就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全球第五大飲料生產企業,僅次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吉百利、柯特4家跨國公司。娃哈哈擁有100餘家控股、參股公司,在全國除台灣省外均建立了銷售分支機構,有2萬多名員工,資產規模、產量、銷售收入、上繳稅收、完成利潤等指標已連續10年位居全國飲料行業首位,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食品飲料企業。該集團公司掌門人宗慶後,為了讓企業跨出國門,與世界經濟接軌,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曾一直尋覓借梯上樓;而此時的法國達能公司,也專注於打入中國食品飲料市場,一心圖謀反客為主,正苦於缺乏機遇。結果,雙方懷著各自打算拍板合作。1996年2月娃哈哈公司與法國達能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但睿智的宗慶後,始終不忘高舉民族品牌大旗,以產業報國為己任,堅持“合資不合品牌”,當時隻是將娃哈哈的商標作價1億元人民幣供合資公司使用。雙方蜜月時間不長,法國達能公司“反客為主”的意圖不斷暴露,達能想讓中國區主席取代宗慶後全盤管理合資公司,又以收購樂百氏來對抗娃哈哈,還欲強行以40億元人民幣低價收購杭州娃哈哈集團其他非合資公司51%的股權資產,以形成達能在中國食品飲料行業的事實壟斷。一場民族品牌保衛戰在中國市場打響。合資雙方鋪天蓋地的媒體大戰與一場又一場的法律大戰全麵展開,最終總算以娃哈哈勝出,達能徹底退出娃哈哈的領地而告終。宗慶後也如釋重負,又可放手大幹了!但對娃哈哈來說,這場博弈已嚐夠了被中“反客為主”謀略的苦頭,為保護民族品牌付出了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