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臨床論著(二)(1 / 1)

2一般資料

117例病例,觀察組54例,對照組63例。因禁忌症兩組分別剔除20例,納人53、43例;適用範圍分別為98.15%、共納入病例96例。觀察組1例支氣管擴張未納入;對照組腦瘤1例,腦萎縮1例,顱腦外傷1例,高血壓3例,心電圖異常1例,肺結核1例,肝硬化1例,胃潰瘍出血1例,有骨折史2例,青光眼1例,慢性腎病2例,急性感染發熱2例,肝炎1例,年齡偏大2例,共20例未納人。

觀察組53例中,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齡43.7±24.6歲;病種分布: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心因性反應、藥源性木倕、癔症、腦器質性疾病分別為22、1g、3、1、2、7例。對照組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齡39.3-21.2歲;病種分布: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心因性反應、癔症分別為23、17、2、1例,以上資料經均衡性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均衡性較好,經X檢驗P﹥0.05。

3結果

3.1適用範圍比較:隨機分人觀察組病例54人,不適宜本方法治療1人,適用範圍98.15%;對照組63人,不適宜本方法治療者20人,適用範圍68.28%。觀察組適用範圍極好,對照組良好,兩組經X2檢驗,有顯著差異17.64%。

3.2脫落情況:觀察組脫落1例(1,89%),對照組2例,總脫落率3.12%(3/96)。觀察組1例在第1次治療時因呼吸抑製而中斷,對照組1例在治療2次後出現長時間意識模糊而停止,另1例在治療3次後因感染發熱而中斷,後均改用其它方法。

3.3療效評估:總體臨床療效評定:經12天治療後近期療效為痊愈、顯進、進步、無效者觀察組分別為3g、13、1、1例;對照組為31、9、2、1例;有效率分別為98.89%、97.65%,2組經X2檢驗,無顯著差異P﹥0.05。

3.4臨床療效總評量表評定:S1量表於治療前及治療第3、6、9、12天評價病情嚴重度。結果:兩組內差異均有顯著性,觀察組較對照組的減分幅度更大,組間X2檢驗有顯著性差異。

4.討論

電抽搐治療,是用一定量的電流通過腦部,引起中樞神經係統癲癇樣放電,產生全身性抽搐發作的治療方法。對解除木僵有一定作用,始用於30年代,自40年代至今在治療木僵中,仍居重要地位,由於它有較多的禁忌症以及治療時產生的副作用與並發症,使得這種治療方法受到一定局限。作者對氯硝西泮與ECT解除木僵進行了對照研究。常見的木僵狀態臨床表現多有肌張力增高或情緒抑鬱;氯硝西泮屬苯類衍生物,據有關文獻報道,苯二氮草類是加強大腦皮質氨基丁酸8%能中間神經元參與的抑製性神經傳遞和周期性抑製。近來發現了高親和力的特異性苯二氮蕈類受體、低毫微克分子量的能激活加強能係統的功能;目前認為,腦內絕大部分的均與細胞膜上的以受體以及氯離子通道相偶聯,從而加強了能係統的抑製功能。

可通過改變能傳入衝動而影響單胺類神經元的活動。人對中樞神經係統呈現廣泛的抑製作用,不同部位的功能均可受其影響;對脊髓運動神經元的抑製,可調節骨骼肌活動;對中腦黑質紋狀體人神經通路的抑製作用,對錐體外係功能起抑製作用;對海馬和杏仁核功能的影響可能是其對大腦邊緣係統功能調節的基礎;而對情緒和自主活動有調節作用,因而具有明顯的抗焦慮、骨骼肌鬆弛、肌張力下降的作用。其中氯硝西泮的抗驚厥作用比安定、硝基安定強5倍。氯硝西泮能與苯二氮草類受體結合。增加係統功能,從而減少中縫核神經元放電,而有改善抑鬱作用。因此可采用氯硝西泮來治療木僵,本研究結果顯示:氯硝西泮治療組解除木優的適用範圍明顯大於ECT治療組,提示有較大選擇餘地。

提示2種方法都有臨床應用價值,而氯硝西泮治療木僵產生的副反應明顯少於ECT治療組,相對比較安全。筆者認為,2種方法對解除木僵雖然都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在ECT治療禁忌症的情況下,氯硝西泮不失為解除木僵的一種可選擇治療方法之一,而且具有副作用少,起效時間快的優點,在臨床治療中可予以考慮,以增加一種治療方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