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預防醫學(1 / 3)

督導是管理肺結核病的中心環節

結核病控製項目是我國政府對山區人民伸出的緩助之手,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徹底消滅結核病病縻,就必須按照衛生部《項目工作手冊》加強層層督導管理,從而保證結核病控製項目工作落到實處。

1督導是實施結核病高發現率和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因為督導工作往來於基層與專業防治機構之間,對疫情信息和病情的發展都能作出實事求是的結論,能為製訂防治對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2督導工作是密切醫患關係的重要途徑,也是宣傳黨的政策的得力宣傳員。塗陽病人,按照防癆機構發給的免費藥品,並不一定能夠自覺自願地百分之百地按醫囑進行服藥,部分病人會因為年齡、風俗習慣、男女性別、文化素質、崗位職位等因素不能規律用藥,不能及時規律送痰複查和拍片複查,此時,督導員如果能及時上門進行耐心地解釋宜傳,幫助病人克服心理不足,宣傳結核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病人出於感情也會自覺接受督導,按時服藥。實際工作此種情況屢見不鮮。

3督導是一種病理治療,一是心理治療,二是治療成功的保障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按照“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控製項目”結核病人索引卡,這張卡片有時很難找到病人,究其原因:是因自卑心理,怕被人恥笑,瞧不起,怕收取免費藥品的藥費和藥用,此時,隻有督導員耐心地查訪,加上結防門診醫生密切地解釋宣傳配合督導,才能夠避免和減少這種情況發生。

4督導是幫助病人度過藥物副作用這一難關,樹立治療信心。目前使用的組合包裝藥口,因服用方便,絕大多數病人能夠堅持用藥,但部分病人因暫時的藥品副作用,例如惡心、皮瘮、嘔吐、頭暈、眼花、尿紅等導致病人停藥。此時需要督導人員現場講解藥品的副作用及其防止辦法,指出副作用的暫時性和可糾正性,樹立病人的治療信心,多數病人都能夠跨過這一難關。

5督導是為病人節約資金,現場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多數被確診的痰陽病人,病情都較為嚴重,這是因為貧困或其它原因,起病初期,狀似感冒或似肺炎,久治不愈,病情進展,以致體力不支,經推薦到結防機構就診;另一類是因為經濟拮緊,無法就醫,單方、偏方試治以致病情惡化等等情況才被迫到結防機構就診,此時如果住院治療,自購藥品,少則千元,多則萬元,而目前世行貸款期間給每一位傳染性肺結核實行免費治療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大多數病人來結防門診就診取藥後都很感動,在群眾中給黨和政府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公務員,盡責盡職為病人服務的醫務人員的光輝形象,從而也密切了黨群的血肉聯係,在人民群眾和政府之間架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梁。

6督導是傳播技術和監督檢查的結合。世界銀行貸款中國結核病控製項目,它嚴格要求工作人員依照《項目手冊》進行業務操作,設立督導員,它的意義在於:通過督導把項目政策、技術逐級輸送到基層,把整個工作通過督導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連成一體,不斷地檢查督導、反饋、考核工作質量,變督導為推動和促進防治結核病工作的初級動力。

南京市棲霞區1991年-1996年甲型肝炎疫情分析及對策

為了進一步了解我區甲型肝炎的發病規律及特征,掌握相應的預防措施,現將1991年~1996年甲肝發病情況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資料來源:根據我區1991年~1996年甲肝疫情資料統計,所有病例均經個案調查核實。

1.2診斷標準:均按《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診斷標準。

1.3結果:全區1991年~1996年共發生甲肝858例,年平均發病率為32.90/10萬,其中最高年發病率67.69/10萬,最低僅為8.97/10萬。性別分布:甲肝在不同性別發病有顯著差異,男性明顯高於女性。甲肝的發病以青壯年(如歲~49歲)為主,占發病總數的62%。職業分布:不同職業均有發病,以工人為主,其次是農民和學生,兒童為最低。時間分布:各月均有發病,以春季為最高,占全部發病的15%。

2討論

從本次的結果來看,甲肝的發病在本區近年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男性明顯高於女性,有顯著性差異,在年齡分布上以青壯年為主,好發於春季,職業以工人為主,其次是農民。根據本次結果顯示,甲肝發病年齡明顯後移(以前以學齡前兒童為主),甲肝發病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其原因可能是:甲肝疫苗的接種有玫地保護易感人群,我區從1993年開始把甲肝疫苗的接種納入常規計劃免疫門診,使得學齡前兒童(1歲~7歲)發病大幅度下降,男性發病明顯高於女性,可能與男性經常外出,活動頻繁在外就餐的機會較多有關。

甲肝在本區的發病雖逐年下降,但發病依然較高,其原因:①食品衛生狀況差,本區地處城郊結合部,流動人口頻繁,街頭食品攤點多,餐具消毒不嚴或根本不消,為甲肝傳播創造了條件。②甲肝的住院率低,患者在外無法消毒或消毒不徹底,易形成傳染源。③居民的衛生習慣和意識相對薄弱,特別是農村,這些都成為甲肝發病原因。對策:①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甲肝防治知識。②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法進行監督。③加大本區的改水力度,力爭本世紀末達到村村戶戶喝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④根據本區的甲肝發病特點,在學齡前兒童形成保護屏障後,開展成人的甲肝疫苗接種。

偵查瘧疾病例結果分析

偵查瘧疾病例是滅瘧工作中的重要措施。我市1994年自治區考核確認達到消滅瘧疾標準後繼續采取這種措施為主,開展滅瘧工作,鞏固了滅瘧成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各鎮醫療衛生單位和防保組廣泛宣傳瘧疾知識,增加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發病就診時(尤其流動人口)自動向醫務人員提示檢查是否是瘧疾。此類結果列人被動偵查統計。

1.2醫務衛生人員對三熱(瘧疾、疑似瘧疾、原因不明)病人,開展常規檢查瘧原蟲工作,同時對重點流動人員和流動人口頻繁點、邊遠山區和曆史瘧點進行居民瘧原蟲調查。此類結果列為主動偵查統計。

1.3凡偵查屬瘧原蟲陽性者,除及時發藥治療外,同時將血片送市防疫站專業人員複查。複查確診為瘧原蟲陽性者,再進一步係統追蹤複查複治,並視具體情況進行瘧點處理。

1.4每年年底衛生局用統一方案進行檢查評比,表彰獎勵滅瘧成績顯著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2分析

結果顯示6例瘧原蟲陽性者均為被動偵查的流動人口,說明經過瘧疾知識的廣泛宣傳,居民尤其是流動人口對瘧疾知識有比較深刻的認識,發病時都想到自己是否在外感染了瘧疾,自覺地請醫務人員進行瘧原蟲檢查。也說明把瘧疾知識交給群眾,爭取群眾的配合是淨化瘧疾的有效措施。

從主動偵查比被動偵查大20多倍(22985:94)的數量而未發現瘧原蟲性的結果看,說明我市瘧疾已得到有效的控製,已無瘧疾存在,同時證明我市所采取的滅瘧措施是成功的。筆者認為我市瘧疾傳播的自然條件仍然存在,不要輕易取消主動偵查瘧疾病例這個措施,必需把被動和主動偵查瘧疾的措施堅持下去,才能防止瘧疾死灰複燃,鞏固滅瘧成果。

血檢監測瘧疾病結果分析

河口縣位於雲南省的東南端,縣城同越南民主人民共和國隔河相望,邊界線長為193公裏,全縣總麵積為1362平方公裏,轄區四鄉兩鎮四個國營農場,從1980年開始對全縣四鄉二鎮四個國營農場的流動人口全麵開展發熱病人血檢為主病例監測工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血檢對象及方法

凡來四鄉二鎮四個國營農場衛生院就診的流動人口具有(臨床、疑似、感冒、原因不明)發熱症狀者均采血檢查查找瘧原蟲。

2分析

自1988年以來隨著中越關係逐步改善,省內、省外(四川、貴州)的流動人口大量湧人河口地區搞熱區開發種殖香蕉、菠蘿或邊境貿易。河口縣屬於國家一級口岸,國務院將河口列為對外開放地區,是大西南通向大海最便捷的通道,有許多優惠的政策對外來投資者可以享受,導致大量流動人員進入我縣,無疑使瘧疾暴發流行增加了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