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阿爾發噴氣”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和德國道尼爾公司共同研製的教練/攻擊機。
該機於1970年開始研製,1971年2月15日方案論證結束,同年秋天開始設計工作。1972年法、德兩國政府批準了這項計劃。原型機總共研製了4架,01、03號機在法國製造,02、04號在德國製造。另外還生產了2架機體,以進行靜力和疲勞試驗。
1973年10月26日,01號首次試飛。04號機於1976年夏季摔毀。其餘的原型機繼續被用作各種試驗的載機,其中包括武器、碳纖維加強複合材料機翼和“拉紮克”-40-C20發動機試驗。1975年3月授權生產。達索公司為主承包商,道尼爾公司為合作商。至1992年,共生產“阿爾發噴氣”503架,已全部交付。
教練機的型別
“阿爾發噴氣”的型別有:
高級教練/輕型攻擊型
原稱為“阿爾發噴氣”E。該型機為法國空軍用的教練型。
1977年11月4日首次試飛,1978年夏季開始向法國空軍交貨,以替換T-33A教練機和“神秘”IV A武器訓練機。
法國空軍訂購了176架、比利時33架、埃及30架(編號MS1)、科特迪瓦7架、摩洛哥24架、尼日利亞24架、卡塔爾6架、多哥6架。
近距支援型
原稱“阿爾發噴氣”A。該型機為德國空軍用來替換現役的G91R近距空中支援/偵察機。
1978年4月12日首次試飛。德國空軍訂購了175架,1979年開始交付,1983年1月26日交付完畢,裝備3個聯隊。
原定1989——1992年期間進行的一項武器和航空電子設備改進計劃包括改進儀表、導航和大氣數據傳感器及失速告警指示器;改進機輪/輪胎/刹車冷卻裝置;三軸阻尼係統;攜帶2個AIM-9L“響尾蛇”導彈的裝置及裝一門27毫米“毛瑟”機炮的可拋吊艙。
供選擇的近距支援型
達索飛機公司研製。1982年4月9日首次飛行。機頭錐內裝有新的導航攻擊係統,其中包括慣性平台,平視顯示器,激光測距儀和雷達高度表。埃及訂購15架,編號MS2,喀麥隆訂購7架。
“阿爾發噴氣”2型
原稱NGEA型。改進的攻擊型。“阿爾發噴氣”3型高級教練型,裝有先進的駕駛艙操縱裝置及顯示係統,也可采用未來戰鬥機的導航/攻擊係統。
設計特點
機翼
懸臂式上單翼。機翼較厚,選用了最佳彎度,雖未采用前緣襟翼和前緣鋸齒等措施,但保證了高的升力係數。下反角6°。翼根部相對厚度10.2%,翼尖部8.6%。1/4弦線後掠角28°。全金屬數控機床或化學銑切結構,兩個外翼用螺栓與中機身相接。副翼由雙體液壓伺服馬達操縱,有可調整的人工杆力係統。機翼後緣有液壓作動的開縫式富勒襟翼。
機身
主要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大量采用數控加工或化學銑切的構件。機身橫截麵基本上為橢園型。機體結構的最大設計過載為+12g和-6.4g,使用壽命為10000小時。
尾翼
懸臂式全金屬結構,與機翼結構類似。垂尾前緣後掠角45°。平尾前緣後掠角30°。在座艙和垂尾間有一背脊整流罩。全動式平尾,帶有可調整的並由表速控製的人工感力係統。雙體液壓伺服馬達驅動的方向舵,也帶有可調整的人工感力係統。
起落架
向前收的前三點式,主起落架收入發動機進氣道的側下方。前、後輪均為單輪,低壓輪胎,正常起飛重量時胎壓為4.04×105帕(4.1千克/厘米2)。主輪胎尺寸為615×255-10.前輪胎尺寸為380×150-4.主起落架有鋼盤刹車和防滑裝置。有應急刹車係統。在近距支援型上有液壓前輪轉向機構和著陸鉤。為了使炮艙裏的機炮能在地麵打靶,前起落架安裝位置向右偏離機身中心線。